何道峰: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为大家报告的扶贫中国行这样一个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共建和谐社会,他的一句口号是同样世界,同样温暖富裕的家。有这么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就是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引起世界的关注。 因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所以这样一种选择是把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和调动起来,加上法制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推动了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超过1/4持续增长,财富量极大地增加。由此带来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全面转型,这个转型用一个数字,我们可以体现出来,将近有40%的人,有三亿多名劳动力,原来靠农业来获得收入,现在转到靠非农产业获得收入。三亿多人口以前住在乡村,通过近30年的改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居住,实现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由于两个大的转变,所以带来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结构全面转型。因此,中国变成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国家。把日益变成世界话题,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论坛上,如果不谈论中国问题,这个论坛就存在某些问题了。说一这是我们经济的发展。
第二,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带来另外一方面问题,虽然财富被大量创造出来,财富的分配也不均匀。这个不均匀可以从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看出来,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发明的衡量方法,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在0.2的时候内为绝对平均,0.2到0.3相对平均。03到0.4相对的合理,0.4到0.5贫富差距就大了。0.6以上表示不贫富差距悬殊。一般来说0.4是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超过0.4收入分配率有问题了。中国的分配系数被认为是超过了公认的国际警戒线。就是说他的不公平导致社会不稳定。他的收入差距最高的10%富有人群占有整个国民收入29.9%,10%占有30%的收入,但是最低10%的人口只占有1.8的收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基尼系数按照曲线统计出来,显然这个平均度有问题。这样以来,本来社会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刺激人的欲望,推进财富的增长,同时要保持合理差距,这是世界难题。由于收入差距拉得过大,富人的奢侈消费和穷人的贫困同时并存。周正毅在1.3亿豪宅北部时,同天报道有一个下岗6岁女孩子母亲刘和芳换水表十块钱付不出来,他就自杀了,这样表明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很多国内国际学者对收入分配讨论变得日益激烈。
第三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他影响大中型有效需求生存,2004年第三季度统计,全国人均财产性收入中,租房收入增长比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快五倍,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最高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到城镇居民的将近50%,也就是说富裕阶层已经不是在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已经在靠资产获得收入,这会进入家庭阶段。整个低收入人口,他的20%低收入人口占市场零售总额4.7%,最高的20%占市场购买率50%,就是说富人的钱没地方花,穷人没有钱买东西。这样一来社会增长会比较慢,大众需求迅速成长,国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印度和拉美模式就是因为大众需求不能成长起来,不能形成购买历,经济始终处在二元结构病态发展,中国要避免这种状况,这是大家的追求。
第二个影响,由于收入差距拉开,社会心理严重冲突与失衡。富裕阶层过于的在消费上没有一种控制,有一些消费有些荒诞。这些宣传使大家感到心里非常难过。由于社会上打击腐败的案例,通过媒体的宣传,某种程度也使大家产生一些误解,觉得好象社会已经是收入的来源不正当,其实也不是这么回事。这样常常被过程里夸大了。穷人和富人两个群组缺乏良性互动,缺乏互动以后,诱发很多不正当的仇富心里。2004年全国有3648起绑架案,主要绑架对象是孩子,索要赎金最低5万,最高500万。内蒙古大学校长被绑架,索要赎金500万,高校校长被绑也是比较少的。和谐度比较差,较大规模低收入人口收入长期停滞甚至下跌,非常容易诱发社会不安与动荡,这个问题确实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四,政府应该做的,正在进行的努力,政府做的努力,第一个如何使一次分配,市场的分配让它更加公正。减少统计取消的收入,第二使二次分配更加公平性。消除垄断,让竞争主体更加平等,完善法律上的体系使他透明化,让司法更加独立公正的执法,对于那些违规的这样一种创造财富的行为给他剔除出去,这样一个过程把是有效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措施。第二利用税收拿出钱做扶贫,做二次分配,建立社会公共安全网,建立社保基金,建立养老退休的保险基金,这一套痛惜提升公共的支出效率和分配的公平性。这样一来,把低收入人群合理减少。政府在精简机构,削减政府开支,政务公开,这些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这些措施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三次分配,这个三次分配,一般是由非政府组织来完成的。他们动员把税收以后的钱和劳动力拿出来捐给社会,帮助低收入的人。这从心里使你产生一种感动,这个感动可以减少社会相对丧失,可以跨大富人的为富不仁的想法。这个是全世界走过来的路,无疑都是这个道路,这个道路西方学者称之为公民社会。
因此非政府组织应该做什么?应该研究落实群体的问题,他们不能征税,只能研究他们的问题,吸引社会的关注,制造社会的共鸣点,组织先富人群与后富人群的沟通与互动。第二通过这种方式以后,一点点做,来推动三次分配,平衡社会心里的冲突。一般在发达国家,这样一种形式在5%、6%,高的到10%,GDP10%捐出来做社会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这样有很多苦难,政府关注不到的,民间关注到了,这样社会有很多感动,有了感动就有社会政策良性的理解和互动,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和谐绝对不是一个口号,他是帮助穷人的过程,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的,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写在墙上能解决问题的。
通过三次分配,中国跟世界差距很大,我们每年这种社会捐款就100多亿,占整个GDP总量不到0.1%,如果中国每动员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100亿资源帮助弱势群体,这是不可忽视的。新一代富人产生的时候,这是一个新的资源,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通过这种工作,也可以培养一种先富人群的社会责任感。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制造互动和制造感动唤醒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反映弱势群体的呼声,知道他们的难处在哪里,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对社会有什么需求,这样加强社会问责。只有关注弱势群体的问题,才能发现政府的工作有哪些不足。这样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共建和谐社会,这是胡总书记提出来的共建和谐社会。
第六个扶贫中国行是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发育,共建和谐社会的尝试。这个尝试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把今年消除贫困,动员全社会参加扶贫,问题是更大范围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回良玉副总理,2004年10月17日,国际扶贫奖颁奖仪式上讲话。这个活动的宗旨和目标,第一我们要动员先富人群走出他们的生活圈子,走出城市的栅栏,走进贫困乡村,了解同一片蓝天上还有另一个弱势群体生存状况,还有他们的心里状况,我们追求物质文明二十多年都很忙,忙的没有估计到还有别的事情发生,还有另外一群人用另外的方式生活,这无疑我们会失去很多精神上的东西。通过这样一种互动,可以找回来某种东西。第二通过这样活动,可以启发先富人的爱心、善心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可以推进富人自助,救人自助,推出认养村庄,认养家庭,不仅仅穷人需要帮助,富人也需要帮助,因为追求物质文明时间太长了,我们丢掉的东西不少。通过NGO的桥梁作用,加强先富人群与后富的理解及主要活动我们是2005年10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启动了这个仪式,回良玉副总理揭下这块幕,就是扶贫中国行,走进千村万户共建和谐社会。第二我们要建立百千村万户的贫困档案,我们动员贫困大学生回家过年的时候要把村庄档案建起来。第三我们优选扶贫中国行志愿者队伍,这个有很多人参加。那英女士最近带队去左权,用寻访之旅。消除贫困奖候选人的寻访活动。我们要找出来那些真正能够代表的这样一些人。中国贫困生存报告的展示,要让城里的同志到乡村去自己写生存报告,这个无疑是另外一种方法。我们要组织扶贫中国行慈善之夜活动,今天晚上就是扶贫中国行慈善之夜,这是完全的互动。要组织先富人群与后富人群互动互助的活动,这个会在2006年有很多推出。把我们这些有善心,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还有个人组织俱乐部。这个活动的组织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活动批准安全是国务院扶贫办,活动支持单位是民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局等机构。活动首家参与发起单位是中国民生银行,他们捐款3100万,跟我们一起组织这个活动。共同参与单位,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活动支持单位,徐勇光、李强、李石、王石宾等,主要是一些研究的学者、专家,还有在非政府组织领域里一些资深的德高望重的人。这个就是我们的扶贫中国人活动的来由和基本介绍。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