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在狮虎桥路的一个小巷子口,有一对老夫妇在那摆修鞋摊已有21年了。他们的双手见证了生活的艰辛,而他们的顾客却从杭城四周赶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坚守诚信做人的原则。”昨天,读者吴小姐给时报发来短信。
吴小姐是这对修鞋夫妻的老主顾。两年来,她换乘几路公交车,都要到老夫妇那去修鞋。
“他们修鞋修得好,价格实惠,最主要的是心眼好、讲诚信。”吴小姐连声称赞,“这是大家公认的。他们的顾客遍布全城。”
这是怎样的一对老人?怀着好奇的心情,时报特搜记者小顾和包包昨天来到狮虎桥路寻找他们。
修过鞋的都夸那对夫妇
“你是说老贾夫妇呀,我带你们去。”在安吉路口一打听,一位热心的大叔就会意了。简陋的修鞋摊摆在巷口,就在一幢楼房约五六平米大的露台下。墙上有几个钩子,挂着锯子、锤子等工具,地上摊着各种补鞋材料。
贾银宝师傅正忙着钉鞋底,爱人周金柔,正忙着给皮鞋上线。 “师傅,我的鞋跟破了个洞,替我把整个鞋底给换了吧!”一个姑娘说。
贾银宝接过鞋子,眯着眼仔细检查。约半分钟后,他笑着说:“姑娘,你的鞋底我这里没法换,你去机器修鞋店试试。”姑娘不知机器修鞋店在哪里,贾银宝放下活,拿起白色粉笔,在地上给姑娘画起了路线图。
21年了,双手遇水就痛
在他画地图的时候,记者注意到,贾银宝夫妇俩的手简直“惨不忍睹”。
贾银宝的每个手指尖用白色胶布包扎着,手掌布满裂痕,露着血丝。妻子周金柔的双手,同样布满裂痕。“风吹着痛,碰到水也痛,她怕痛,所以很少洗手。”
贾银宝说,今年65岁了,1960年下乡去井冈山,经人介绍,和周金柔成了亲。1979年,带着四个孩子,一家人回到杭州。当时,周金柔摆修鞋摊,贾银宝进了一家弹簧厂做木匠。
这鞋摊一摆,就是21年,只要不下大雨,鞋摊都在狮虎桥路附近摆着。 四年前,贾银宝退休了,就和妻子一起补鞋。
最关键一点,他们不“杀猪”
主顾,大都是附近的住户。在采访的一小时里,就来了8个人排队修鞋。“他俩修的鞋牢靠!我家的鞋,都是他们补的。最关键一点,他们不会‘杀猪’(指漫天要价),修一双鞋就两三块,实在!”家住附近的王奶奶说。
“很多人都很熟了!有的住在德胜,有的在新华路附近,最远的好像住在蒋村。他们也会跑来让我补鞋的。”贾银宝说。
生活艰难,从没买过补品
贾银宝夫妇有三个女儿出嫁了,一个在金华东阳,一个在金华市区,一个在余杭,小女儿还在身边。平时,女儿们会回来看看二老,过年时更要聚几天。
“她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下岗的下岗,待业的待业,我们不想去为难她们。我们身体还行,再干个几年,赚点钱养活自己。”贾银宝一边敲着钉子,轻轻地说。
看到老伴接过记者送出的大礼包,周金柔连连说:“太谢谢你了!这么多营养品,我们吃都吃不完!”
老两口说,从来舍不得买营养品吃,连逢年过节小辈们送的补品,他们也会隔一段时间转送给小辈。新年贺卡艰难中不失美德相信他们一定会幸福
21年了,从他们手上补好的鞋子不计其数,他们的顾客遍布杭城。可布满裂痕的双手,让他们在寒冬失去了洗手的勇气。
起早摸黑劳作,生活却持续窘迫,甚至没买过补品吃。然而,他们从不漫天要价。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失去美德。正是那种诚信和朴实感动了我们,所以我们把第20份“千元大礼包”送给了他们。
新的一年里,祝愿他们幸福安康,合家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