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旨在全民动员,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国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这次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六—二○二○)》,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必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两院士获殊荣
叶笃正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并积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对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吴孟超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企业撑起“半边天”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揭晓,气象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肝脏外科学家吴孟超院士共同获此殊荣。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七位院士已荣膺这一奖项。
科普著作首获大奖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52.3%的获奖项目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开发项目获奖数量占到了总数的36.4%,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开始逐步形成。此外,民营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奖越来越多,占到了总数的17%。
科普著作首获大奖
此次共有7项科普著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
呈现三大亮点
获奖人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到60.9%,45岁至60岁的占23%,海外回国人员在获奖项目完成人中也占了较大比例。
获奖项目取得发明专利的越来越多。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和27.8%的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都有发明专利作为支撑,最多一个项目获得发明专利26项,还有4项国外专利。
西部和边远地区获奖项目增多。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项目获奖,科技奖励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着科技人才、科技资源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人物特写
叶笃正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大气能量频散理论、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大气运动的适应尺度理论,并积极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全球变化研究,对我国现代气象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吴孟超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并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
背景资料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他山之石芬兰:产学研一体
芬兰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之一。根据国情,芬兰政府采取了直接支持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的政策,同时注重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日本:官民共建
“产官学联合”是日本“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一项“法宝”,它是一种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大学强大的科研队伍和企业的经济实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机制。同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发展计划的制定。
爱尔兰:国家创新
十几年来,爱尔兰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家创新体系”。爱尔兰的创新工作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创新的公共机构进行的。中央政府负责为科研创新提供资金。综合新华社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