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讯(记者赵磊)2008年之前本市每年将拆迁6万户,经济适用房每年平均竣工200万平方米。昨天,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隋镇江在做客城市管理广播与市民交流时表示,本市正试图建立拆迁市场化的评估机制,这种评估价格也更接近于市场的真实状况,使拆迁的补偿能够更体现所在地区的价值。
一半拆迁户
能住经济适用房
隋镇江说,去年也是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高峰年,竣工了260多万平方米,开工规模也达到了380多万平方米,投资50多亿元,但经济适用房的供需矛盾还是比较尖锐。
“因为本市现在处于迎奥运的关键时期,旧城核心区历史保护区的老百姓向外搬迁需要大量的安置住房。”隋镇江表示,这些人本身也属于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他们的房屋需要拆迁和搬迁,所以当前在建和待售的经济适用房主要是满足他们的需要。市建委测算表明,政府每年能够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因为受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建设规模的限制,现在安排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大体上一年在200万平方米左右,占当年竣工住宅的10%左右。
同时,2008年前本市每年拆迁6万户,由此测算,能够满足一半的拆迁居民住进经济适用房。所以现在市建委决定经济适用房还是主要用来定向安置和解决各类因为奥运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居民的需求。
本市拟建
拆迁市场化的评估机制
“我们现在的拆迁工作还是有章可循的,国务院有具体的条例,北京市也有具体的办法,对拆迁的补偿、评价还都有具体的规定。”
隋镇江说,下一步需要调研的主要方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拆迁的补偿能够更加体现所在地区的价值,使它的评估补偿更准确,以减少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矛盾。“我们也正在论证,试图建立一个市场化的评估机制,这种评估价格也更接近于市场的真实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