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1月10日讯(记者李峰)以前,青藏公路由于冻土环境原因,路面经常变形成“搓板路”,车辆平均时速只有20多公里。
由我省科研人员主持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解决了这一难题,车辆平均时速提高了一倍。 这个带来12.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的“寒区公路与隧道冻害预报和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科研成果,昨天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省科研单位参与完成的另两项科研成果,也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藏公路经过冻土地带,冻土在温度升高时融化,而温度降低时又结冻膨胀,造成公路路面变形、断裂。中科院寒旱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名老中青科研人员会同青海省交通厅、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从1993年开始研究这个难题。
经过10多年的努力,科研人员在青藏公路沿线布置了数万个监测点,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研制了抗冻胀的添加剂,提出了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保护寒区隧道的综合防治理论和技术措施,同样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这一科研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青藏公路、214国道青康公路、227国道宁张公路以及大坂山隧道等地,带来了12.6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这一科研成果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冻土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寒区工程学科的发展”。
另据了解,除由我省科研人员主持完成的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外,由甘肃送变电工程公司参与完成的“三峡输变电工程用500千伏大容量输电线路技术研究”,由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参与完成的“油气勘探和储层预测新技术”,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