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青铜刀、大量东汉五铢钱、陶器等文物在房山区长沟镇南正村的东汉遗址区被北京考古工作人员发现,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进行地下埋藏调查的第一个重点成果。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在房山南正东汉遗址现场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北京段地下文物考古工程虽然属于抢救性发掘,但其意义重大,将为北京商周遗址、秦汉墓葬及明清村镇的分布调查课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依据。 勘探宽60-70米GPS定位80公里全面普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全长80公里,穿过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长沟镇、韩村河镇、城关镇、周口店镇、青龙湖镇和丰台王佐乡等。
2003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考古工作队,会同沿线各区、县文物部门对主干渠中线北京段工程及配套水厂工程沿线进行了初步的文物调查。
从2004年9月15日起,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开始对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岩上及坟庄两处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2005年7月,在工程拆迁征地工作未完成的情况下,文物部门对管线经过之地进行了全面文物勘探,勘探工作已于11月15日基本结束。
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全线采取全面普探(发现遗迹的地带采取密探)的工作方式,勘探宽度自管线中线向两侧各扩30至35米,实际勘探宽度60至70米(此宽度为拆迁范围)。为保证工程质量,本次勘探工作对所有的探孔及层位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所有文物遗迹点运用GPS定位,测定记录了相关数据。
北京商周遗址的发现地位于房山琉璃河附近,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关于商周文化在北京的大致分布范围。但是通过对南水北调全线进行的调查,探明了一批商周、战国、秦汉时期以来的古遗迹。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北京段地下埋藏丰富,肯定会有对于了解商周文化的分布轮廓。与工程赛跑勘探面扩大近5倍12处古遗址被发现
郊外,低温、积雪覆盖、寒风……这就是南正遗址发掘现场的环境。记者昨天在现场感受到了火热的考古发掘气氛,百余名考古人员在精心地以一铲一铲的缓慢速度在清理着墓葬内的泥土。“按照常理,北京地区冬季是不适合进行考古发掘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表示,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许多困难都被克服掉了,考古人员每天在不适合考古的气温下从事着考古工作,但是并非所有考古工作都会冬季完成,许多已探明的遗址由于低温下不能清理,为了保证科学发掘,诸如已发现的三座陶窑只能留在春暖时进行。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工作人员每天都对遗迹加盖塑料布保暖,同时24小时设专人值班看守。预计春节前,南正遗址可以完成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
宋大川所长告诉记者:“原定的勘探面积仅为59万平方米,但是为了确保不漏掉一处有价值的地段,考古人员实际上在全线勘探了272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已发现了文化遗址和墓葬12处,它们分别为岩上墓葬区、南正遗址Ⅰ-Ⅲ区、坟庄遗址区、六甲房墓葬区、丁家洼遗址墓葬区、前后朱各庄墓葬区、大苑上遗址区、果各庄墓葬区等,需发掘面积共计19350平方米(皇后台遗址和洪寺遗址因地表为苗圃和现代建筑,尚未进行勘探)。其中,在岩上墓葬区发现古代墓葬近50座,丁家洼遗址发现房址和灰坑300余处。
“这些墓葬均被盗过,但大量历史上盗洞痕迹并不能否定墓葬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孔繁峙副局长表示。了解村镇演变丰富北京历史4大意义系于发掘
目前,对南水北调北京段进行的文物勘探资料的整理工作已经完成。其中,第一个发掘项目——南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将于今年3月清理完毕的南正遗址墓葬区是在南水北调文物勘探中新发现的一处非常重要的文物埋藏点,其特点是面积大、遗迹丰富,而且它还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站。
对于南正遗址的发掘及南水北调北京段进行的考古,北京市文物局考古专家认为具有四大意义:
南正遗址的出土遗物,是解决北京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编年的重要资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北京(特别是南部地区)汉代墓葬习俗、文化内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所清理的陶窑,对了解汉代的制陶工艺、生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此次调查已经被市文物局列入了一项课题——“关于商周文化在北京地区分布课题”,因此,该考古发掘工作将通过地下埋藏物来了解商周、秦汉至明清以来各文明时期、历史遗迹及村镇演变的分布轮廓,它们甚至可以丰富北京地区的历史内容,因此,这项意义更为重大。
首席记者 杨玉峰/文 刘平/摄链接·南正遗址一墓出土千余枚五铢钱
南正遗址一些具有价值的发现昨天首次公布。南正遗址墓葬区位于房山长沟镇南正村的东北部,共分为三个发掘区。南正遗址勘探发现,此处分布窑址和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经过近两周的发掘,目前发现东汉砖室墓10座、汉代窑址3处、明清时代土坑墓6座,发掘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出土有铜剑、铜镜、陶罐、陶鸡、鸭、狗、五铢钱等文物,可复原器物200余件。12[下一页]
南水北调北京段出土珍贵文物 低温发掘为保文物安全——南正遗址 披塑料衣防寒核心提示
包括青铜刀、大量东汉五铢钱、陶器等文物在房山区长沟镇南正村的东汉遗址区被北京考古工作人员发现,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进行地下埋藏调查的第一个重点成果。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孔繁峙在房山南正东汉遗址现场告诉记者:南水北调北京段地下文物考古工程虽然属于抢救性发掘,但其意义重大,将为北京商周遗址、秦汉墓葬及明清村镇的分布调查课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依据。勘探宽60-70米GPS定位80公里全面普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全长80公里,穿过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长沟镇、韩村河镇、城关镇、周口店镇、青龙湖镇和丰台王佐乡等。
2003年9月,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成立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考古工作队,会同沿线各区、县文物部门对主干渠中线北京段工程及配套水厂工程沿线进行了初步的文物调查。
从2004年9月15日起,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市文物研究所先期开始对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岩上及坟庄两处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2005年7月,在工程拆迁征地工作未完成的情况下,文物部门对管线经过之地进行了全面文物勘探,勘探工作已于11月15日基本结束。
为确保地下文物安全,全线采取全面普探(发现遗迹的地带采取密探)的工作方式,勘探宽度自管线中线向两侧各扩30至35米,实际勘探宽度60至70米(此宽度为拆迁范围)。为保证工程质量,本次勘探工作对所有的探孔及层位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对所有文物遗迹点运用GPS定位,测定记录了相关数据。
北京商周遗址的发现地位于房山琉璃河附近,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关于商周文化在北京的大致分布范围。但是通过对南水北调全线进行的调查,探明了一批商周、战国、秦汉时期以来的古遗迹。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北京段地下埋藏丰富,肯定会有对于了解商周文化的分布轮廓。与工程赛跑勘探面扩大近5倍12处古遗址被发现
郊外,低温、积雪覆盖、寒风……这就是南正遗址发掘现场的环境。记者昨天在现场感受到了火热的考古发掘气氛,百余名考古人员在精心地以一铲一铲的缓慢速度在清理着墓葬内的泥土。“按照常理,北京地区冬季是不适合进行考古发掘的。”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表示,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许多困难都被克服掉了,考古人员每天在不适合考古的气温下从事着考古工作,但是并非所有考古工作都会冬季完成,许多已探明的遗址由于低温下不能清理,为了保证科学发掘,诸如已发现的三座陶窑只能留在春暖时进行。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工作人员每天都对遗迹加盖塑料布保暖,同时24小时设专人值班看守。预计春节前,南正遗址可以完成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
宋大川所长告诉记者:“原定的勘探面积仅为59万平方米,但是为了确保不漏掉一处有价值的地段,考古人员实际上在全线勘探了272万平方米。”
据悉,目前已发现了文化遗址和墓葬12处,它们分别为岩上墓葬区、南正遗址Ⅰ-Ⅲ区、坟庄遗址区、六甲房墓葬区、丁家洼遗址墓葬区、前后朱各庄墓葬区、大苑上遗址区、果各庄墓葬区等,需发掘面积共计19350平方米(皇后台遗址和洪寺遗址因地表为苗圃和现代建筑,尚未进行勘探)。其中,在岩上墓葬区发现古代墓葬近50座,丁家洼遗址发现房址和灰坑300余处。
“这些墓葬均被盗过,但大量历史上盗洞痕迹并不能否定墓葬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孔繁峙副局长表示。了解村镇演变丰富北京历史4大意义系于发掘
目前,对南水北调北京段进行的文物勘探资料的整理工作已经完成。其中,第一个发掘项目——南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将于今年3月清理完毕的南正遗址墓葬区是在南水北调文物勘探中新发现的一处非常重要的文物埋藏点,其特点是面积大、遗迹丰富,而且它还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开展的第一站。
对于南正遗址的发掘及南水北调北京段进行的考古,北京市文物局考古专家认为具有四大意义:
南正遗址的出土遗物,是解决北京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编年的重要资料;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北京(特别是南部地区)汉代墓葬习俗、文化内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所清理的陶窑,对了解汉代的制陶工艺、生业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此次调查已经被市文物局列入了一项课题——“关于商周文化在北京地区分布课题”,因此,该考古发掘工作将通过地下埋藏物来了解商周、秦汉至明清以来各文明时期、历史遗迹及村镇演变的分布轮廓,它们甚至可以丰富北京地区的历史内容,因此,这项意义更为重大。
首席记者 杨玉峰/文 刘平/摄链接·南正遗址一墓出土千余枚五铢钱
南正遗址一些具有价值的发现昨天首次公布。南正遗址墓葬区位于房山长沟镇南正村的东北部,共分为三个发掘区。南正遗址勘探发现,此处分布窑址和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经过近两周的发掘,目前发现东汉砖室墓10座、汉代窑址3处、明清时代土坑墓6座,发掘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出土有铜剑、铜镜、陶罐、陶鸡、鸭、狗、五铢钱等文物,可复原器物200余件。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