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去年“十一”黄金周人们纷纷涌向旅游景点的时候,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广西、甘肃、贵州、湖南和宁夏的村庄,展开农村能源调研。
1月9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6支研究生考察队获得了“农村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壳牌项目奖”。
“能源问题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农村能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说,壳牌中国集团已经连续两年组织在校研究生进行农村能源调研活动。
学生们的调研成果受到农业部门的欢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方炎说,学生们的调研报告广泛地反映了基层情况,中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哪些地区的农户适宜哪些节能方案,用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还是沼气、节能炉灶,要有扎实的调研,不能搞简单的命令式推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徐明带着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回到他的家乡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张湾村,他们的“张湾村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此次也获了奖。
徐明说,张湾村农民收入很少,不能支持大量的煤炭消费,而且燃煤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而太阳能、电能、风能、小水电等能源种类在张湾村都还是远水难解近渴。
徐明的调查组从深入分析一个大家庭到整个村子的经济条件与能源需求,提出了对西北贫困地区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
学生们要着力重点解决80%的农户做饭、取暖使用薪柴的问题,因为伐树铲草,烧秸秆和牲畜粪便直接破坏了植被,影响生物还田和地力培肥改良,生态质量越来越差,农村能源浪费严重。
调查中学生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农户从窑洞搬到砖瓦房居住,但这一变化直接造成了冬天取暖用煤的增加,同样数量人口居住的砖瓦房,一个冬天取暖所需煤炭量约为窑洞的10倍。
研究生们的调查并没有停留在数据统计上,徐明等建议县、乡、村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养羊业,可带动沼气的实施。
方炎说,这种切合实际的调研报告对政府的决策很有价值。有些情况是从政府渠道得不到的。
另一个获得专家好评的获奖项目是广西崇左县岜旦屯的调研报告。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邓可蕴对这个来自濒危动物白头叶猴栖息地的调查非常赞赏。她说,这是一个应当被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存在着当地居民资源利用与动物、生态保护的严重冲突。农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面临的也是同样的生存危机。
岜旦屯调查组由北大和清华的4名研究生组成。他们把调查题目锁定为“保护区周边农村能源与生态环境冲突的协调办法”,希望能为有类似问题的保护区介绍岜旦屯普及沼气池的经验。岜旦屯能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减少了对白头叶猴分布区的树木砍伐,白头叶猴的数量已有所增加。
6年前,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队伍来到当地,积极寻求农村用能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冲突的解决方案。专家们曾尝试使用太阳能,但结果证明太阳能相对效率而言成本太高,不具备推广的可行性。后来他们推动政府将岜旦屯作为建设沼气池的示范,纳入扶贫项目,两年后,该村87%适合使用沼气的农户都用上了沼气池。
学生们在报告中写道:沼气池推广前,每户一年的烧柴量约为两吨。现在用柴量只是原来的一半。这使得周边的植被较好地恢复起来,猴群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
建沼气池前村里只有小学有一个厕所,农户家中没有建厕所的习惯,大小便都是“打游击”,村里的卫生相当糟糕。现在农户家中都建了厕所,生活污染减少了。农民不用再上山砍柴。一些沼渣代替了化肥,也能省下一些支出。
农业部的专家对此次获奖调查报告总的评价是,学生们对合理有效的农村能源利用模式的建立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察,是对政府决策和技术专家方案的重要补充,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