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赵成才在绵阳体育局工作了15年,说起绵阳体育的变迁,老赵发自肺腑地感叹,“近5年的体育发展,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体育工作者的自豪。”
在赵成才的记忆里,20多年前,绵阳的体育场馆仅仅是一个400米炭渣跑道的体育场,加一个三合泥的篮球场。 “那时篮球场最为热闹,经常都是十几个人在一个篮下打。”后来修了一个可容纳3000多人的体育馆,“以后绵阳大小活动都在那里举行。”为承办省运会,绵阳开始修建南河体育中心,有了可容纳3万人的塑胶跑道体育场,有了乒乓球、羽毛球训练馆,有了室内游泳池。最让赵成才自豪的是去年新建的绵阳九洲体育馆,“可容纳8000人的体育馆,很多省会城市都没有。”
随着绵阳体育场馆的完善,绵阳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也越来越多了。赵成才告诉记者,“这5年举办的比赛,比过去20年举办的所有比赛还要多。我算是赶上了趟。”2000年全国第四届农民运动会、2001年第十一届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2004年国际职业体育舞蹈公开赛及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200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另外还有全国男排联赛、全国足球甲B联赛、全国拳击锦标赛等大大小小的赛事让赵成才忙碌不已。不过,最让老赵难以忘怀的是在去年的世界拳击锦标赛上,中国选手邹市明力克群雄,夺得中国拳击史上第一枚金牌。“这不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能够见证的,更何况我们这些基层体育工作者。我赶上了,太幸运了。”赵成才说。
场馆的日趋完善和体育赛事举办,悄悄地改变了绵阳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绵阳人爱上了体育活动。记者在绵阳南河体育中心看到,几十件种类各异的健身器械,错落有致地安放在体育中心门口,几十位不同年龄的锻炼者在冬日的余晖下活跃其间,构成一幅静动合一的生动画卷。绵阳体育局社会体育科科长赵成才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健身路在绵阳街头巷尾有127条,还有153个晨晚练点,20公里长的沿江河堤则成为绵阳人最喜爱的健身地。正在太空球上做仰卧锻炼的张大爷感激地说:“党和政府真把百姓关心到家了!”
赵成才说,现在中青年人锻炼一直是全民健身中的软肋。他现在正在编一套办公室的健身运动操,希望能给中青年人提供一点帮助。谈到有何心愿时,赵成才说,“作为基层体育工作者,2008年如果有机会,我想到北京,亲身感受一下奥运会。那是我们中国人办的奥运会。”
本报记者钱晞何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