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昨日上午在黄海饭店会议中心胜利闭幕。市政协主席张旭升在讲话中强调,今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青岛市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奋发进取,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努力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贯彻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建功立业。
市政协主席张旭升,副主席邹立健、闵祥超、张纪良、宋建民、展文良、麦康森、张培军、顾枫、宋修岐、韩建华、刘光享,秘书长姜秀华出席会议。张旭升主持会议。
市党政领导崔锡柱、王永生、张若飞、蔡伦斌、王文华、徐长聚、王伟、杨军、李增勇、张惠、王书坚、姜杰和有关方面领导邹川宁、姜永生应邀出席会议。
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省政府特邀顾问张惠来,老领导、老同志:李治文、郭松年、臧坤、孙炳岳、胡延森、王今吾、马论业、梁有新、陈波萍、阎同科、宋玉珉、赵蓝田、王玉成、孙喜茂、左克智、王桂浑、秦玉生、孙鸿正、郭存忠、刘瑞玉、李宝芳、邵品琮、陈宗淇、蒋永康、李德珍、周迪颐、周广福、毕于岩、刘斌宗、杨作升和刘元斌。
大会宣布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选举结果:增补韩建华、刘光享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增补王程林、郭周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大会通过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十届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列席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讨论了青岛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青岛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听取和讨论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选举办法,增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两名,增补常委会委员两名;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张旭升主持会议时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加快推进青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同时,还就做好新一年的政协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目的。这次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的大会,更是一次团结奋进的大会。
张旭升指出,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青岛市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宣传我市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释疑解惑、协调关系、理顺情绪、鼓舞士气的工作。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加关注民生、参与国是,致力发展、奉献社会,热心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切实维护好我市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张旭升最后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是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市政协的光荣任务和政治责任。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闭幕。
(本报记者 戴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
(2006年1月10日政协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6年1月5日至10日举行。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十届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对十届市政协常务委员会2005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并同意十届市政协常务委员会关于2006年的工作意见,要求常务委员会认真组织实施。
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了青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认真听取和讨论了夏耕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对以上报告表示赞同。会议认为,“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中共青岛市委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进“三件大事”、“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以及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十项重点工作,“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城市大框架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品牌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丰硕成果,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青岛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会议坚信,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完成“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目标,认真履行职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要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事关我市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言献策。要切实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积极做好团结各界、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联谊和交往,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海内外各方面的爱国力量,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要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号召,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