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1月10日上午,省城湖滨会堂,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山西省代省长于幼军代表省政府作了《关于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交大会审议。报告全文两万余字,生动翔实,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味、言之有情,为山西百姓勾勒出一幅今后五年山西发展创新的美好蓝图,读来令人振奋,令人欣喜。本报记者钟清摄看到“报告”后,代表们兴奋地交流 本报记者钟清摄
建一个和谐山西
关键词:科技
点击: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成果与企业融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关键词:教育
点击:
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对全省农村和城市特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关键词:人才
点击:
充分利用山西现有人才和人力资源,积极引进省外、国外各类优秀人才,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市场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
关键词:就业
点击:
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保障
点击:
五年内把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扩大失业保险范围,推动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今年基本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
关键词:收入
点击:
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限制少数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建立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关键词:医疗
点击: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服务质量差的问题。5年基本解决全省尚余1000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本报记者刘捷
农民生活会更好
关键词:和谐农村
点击: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养老、救助等等问题也日渐显现。在这种情况下,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出现,则成了众望所归。同时,将文化资源引向农村,适当地引入外来志愿者帮他们提供一些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比如成立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这些工作到位了,有助于农村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点击:
以太原城市经济圈为中心,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十个重点城市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和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支持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和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快老区、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引导组织农民自觉按规划建房子、修道路、搞绿化、推广使用沼气,兴建卫生、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场所,搞好村容村貌,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本报记者郭卫艳
感动着 激动着
感动———
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站起来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
点评:一伞一牛,不摆架子不做作,怎能不叫百姓感动?
问题———
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对外开放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好;资源遭受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部门和单位风气不正、奢侈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贪污腐败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较低,全省还有317万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尤其是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难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有这些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都使我们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点评:不回避,不掩饰,直陈要害,一针见血。而“忧心如焚,寝食难安”这八个字更是饱含真情。
破立———
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则满、不思大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与时俱进、敢闯敢冒、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破除“肥水不流别人田”、害怕与人合作吃亏的心态,树立“让投资者发财、本地发展”互利双赢的开放合作思想;破除由“四塞之地”地理环境长期形成的封闭保守心态,树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会议讲话和文件中,要体现在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中,落实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决策和工作部署上。
点评:俗语成语信手拈来,既清楚明白,又循循善诱,可见务实本色。
民本———
本届政府一定要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取信于民,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政德政风取信于民,以坐言起行、励精图治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政绩取信于民!
点评:四个取信于民,据统计,“民”字在整个报告中一共出现了131次,贯穿整个报告的始终,是报告的一条红线。
本报记者赵清源
图解“十一五”规划部分指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指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各市、县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取代过去长期使用几个主要经济指标指导评估的做法及模式。
新的指标体系力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这一指标体系,由五个方面44项指标组成,我们选取了其中与百姓相关的部分指标制图如下:从黑色走向绿色
关键词:新四大支柱产业
点击: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到2010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00———2000多亿元。大力培育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省煤化工行业销售总收入由2005年的280亿元增加至1000亿元左右,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由2005年的350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左右,材料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左右,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左右。
关键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点击:
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几千家覆盖全省乡、村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产品的连锁店。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中介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会展、房地产、设计装饰、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关键词:矿井总数2500个
点击:
加快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煤炭大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扶持发展一批以现代化大型矿井为主业、同时并举非煤产业的大企业。“十一五”期间,对全省煤焦生产实行总量调控,不再审批新的焦炭项目,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仅对搞资源深加工的项目按市场机制给予适当的资源配置。到2010年,全省矿井总数控制在2500个以内。
关键词:“蓝天碧水”
点击:
从今年起,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大力度治理11个中心城市、高速公路和汾河干流沿线及十大景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5年使集中供热基本覆盖城区居民户,电厂、焦化厂、化工厂等排污严重企业全部安装除硫脱尘等设施,多途径加快建设城市居民和工业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城市规划区及周边一定范围不准再上污染严重项目,并限期改造或逐步关闭、搬迁已有的污染严重企业。
关键词:造林绿化
点击:
启动实施我省公路、铁路两侧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乡村绿化、环城带绿化和城市建成区绿化等重点工程,全省年均造林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刘捷
山西:从“一五”到“十五”
“一五”计划(1953———1957)全国重点工程的1/10在山西
关键词:重工业建设 水土治理
国家“一五”计划把山西定为全国规划发展的重工业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的16项在山西投资建设。期间,山西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基本建设,工业建设投资达14.5亿元。
大事记:
太原第一热电厂开工建设
天镇县二十里铺水库动工
“二五”计划(1958———1962)将山西建成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关键词:大跃进 水利建设
国家“二五”计划草案中决定,将山西建成全国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但因“大跃进”影响,“二五”计划的大部分指标未能实现,但国民经济总体上继续有所发展,特别是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省共修建小型水库108座,中型水库28座,大型水库6座。
大事记:
汾河水库、册田水库、漳泽水库、文峪河水库等开工建设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映
“三五”计划(1966———1970)在喘息中发展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 农业学大寨
“三五”计划从1966年开始实行。期间,部分重点企业内迁山西,全省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91.78亿元,国民收入完成44.8亿元。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三五”计划未能顺利执行。
大事记:
重点企业内迁开始
山西电影制片厂试制成功8.75毫米电影放映机
“四五”计划(1971———1975)农业成了主打歌
关键词:铁路建设 推荐制度
“四五”时期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全省基本建设规模较大:每年修建的水库都在百座左右;京原铁路建成;全省主要干道实现黑色化(柏油路);群众推荐制度开始实行。
大事记
太原新火车站竣工并投入使用
太焦铁路全线贯通
神头电厂、山西印染厂、红旗铝厂等一批国有企业诞生
“五五”计划(1976———1980)煤炭能源基地大发展
关键词:粉碎“四人帮”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煤乡
“五五”计划未能完成。但是,这一时期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获得较快发展。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比1975年增长36.9%,平均每年增长6.5%。
大事记:
燕子山煤矿等一批新矿开工
大同二电厂、山西化肥厂、大秦铁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上马
太钢成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六五”计划(1981———1985)改革潮来满眼春
关键词:改革 能源重化工基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六五”时期,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全面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个体工商业迅速恢复与发展,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全面开展。经过努力,“六五”计划提前和超额完成,1985年,全省社会总产值达到404.5亿元,国民收入达到172.2亿元。
大事记:
山西首家私营企业诞生
山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
山西铝厂和山西化肥厂开建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工建设
“七五”计划(1986———1990)胜利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教育科技山西名牌
“七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到1987年,小学应届毕业生的毕业率、适龄儿童入学率等均高于全国水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海棠牌洗衣机、芳芳牌洗衣粉、古城牌奶粉、杏花村汾酒等。到1990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增长1.5倍。
大事记:
神头电厂三期建成投产
《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在全国上演引起轰动
“八五”计划(1991———1995)大型工程是亮点
关键词:解放思想 砸“三铁”小康建设
到1995年底,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比“七五”时期高出4.2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乡镇企业总收入、财政收入等也全部高于“七五”时期,也高于“八五”计划。
大事记:
国企开展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砸三铁”)
太旧高速公路动工兴建
万家寨引黄工程实现大坝截流
“九五”计划(1996———2000)小康建设结硕果
关键词:市场经济 调产
“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农业战胜了连续4年的严重干旱,粮食产量年均仍达到95亿公斤。全省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5%。
大事记:
《抉择》获茅盾文学奖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拉开序幕
大运高速奠基开工
“十五”计划(2001———2005)新世纪的腾飞
关键词:八大战略工程 万家寨引黄 三小时高速通达
“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八大战略工程”,即特色农业工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程、旅游产业开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信息化工程、城镇化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等。
大事记:
山西首条电脑生产线在太原建成
山西博物院建成
大运、太长高速公路通车
万家寨引黄工程一期工程竣工
本报记者赵清源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