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俊)指着自己的分红存折,今年102岁的杜老人大声说:“这存折是我的,我在五年多后才第一次看到;不打官司,存折很难拿回来。”
据杜老人介绍,因为受蒙骗,他让外孙女孙莉(化名)购买了他名下的24股股份;真相大白之后,老人要求收回股份及分红存折,却遭拒绝。 无奈之余,老人打起百年人生中的第一场官司,最后成功维权。
外孙女假称保管扣下老人存折
杜老人出生在1904年,原是海珠区某村农民。他回忆说,十多年前,由于自己年纪大,行动不方便,正好女儿一家就住在他家附近,对他还算孝顺,他就把许多事交给女儿一家去打理。
1998年底,村里实施股份制改革。根据杜老人的条件,他可以持有最高股44股。其中,20股可通过他的农龄来抵扣,24股则需要以每股2000元的价格购买。他回忆说,当时孙莉过来了,说这24股要一次性购买,金额较大,而她又不够资格参加股份改革,所以想以杜老人的名义购买这24股,杜老人答应了孙莉的请求。双方为此签订了《协议书》。
协议签订后,孙莉每年年初都会和杜老人去信用社取分红款,并分给老人一部分。2003年,孙莉等人在杜老人住处帮忙搞卫生,发现杜老人有一本存款7万多元的存折,就以代为保管为由将存折拿走。到了2004年初,杜老人急需用钱,就去女儿家拿存折,谁知吃了闭门羹。“我找了她们两三次,几乎急得要哭,她们才把存折还给我。”
孙莉一家还回来的是两本存折,一本是老人原有的那本,孙莉称之为“分红存折”,已取出3万元;另一本是以老人的名义新开户的,存了3万元,还留了密码:“我孙子赶过来,跟她们吵了一通,她们才肯过来输密码让我取钱。”
女儿一家的表现让老人起了疑心。他的一个孙子又发现,老人手头所持的《股份证》不是社里的,而是原来村里约20年前发下的那本。几经交涉,杜老人把《股份证》拿了回来。2005年初,杜老人拿着“分红存折”和《股份证》去信用社提取分红款,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他手头的那本并不是分红存折!
当年买股份外孙女欺骗老人
还在2004年8月,杜老人对女儿一家已经伤了心。当时他过百岁大寿,女儿一家却没到场,杜老人闷闷不乐了好多天。这次孙莉还欺骗杜老人,杜老人愤怒了,去找孙莉理论。孙莉表示,她占有24股,是大股东,真正的分红存折理当由她来保管。
为何孙莉对杜老人一骗再骗?杜老人的孙子们四处打听,才弄清楚真相:原来,1998年该村股份制改革时,并没有要求杜老人一次性购买24股,而是按5年来分期购买。根据杜老人历年的分红款,他完全可以不先花钱占有这24股。事实上,孙莉也是这样操作的,分5年来购买。由于分红款随着股份的多出逐年增加,孙莉在这5年之内反而是赚了。
杜老人的孙子们还表示,就是孙莉最先拿出的购买5股的1万元购买款,也是用老人家的分红款。老人家1998年的分红款有2万多元,让女儿及孙莉代领,到他手上就成了1万多元。
屡屡受蒙骗,又拿不到分红存折,杜老人决定将孙莉告上法院。法院判决认为,杜老人所获得的仅仅是24股的购买资格,孙莉出资购买才是取得收益的实质要件,因此孙莉购买这24股的支出4.8万元及这24股历年的分红款近5.9万元归孙莉所有。最后,法院判决解除《协议书》,24股归杜老人所有,孙莉将分红存折返还给杜老人,杜老人返还4.8万元给孙莉。(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