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新闻提示:在昨天开幕的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长蒋宏坤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05年政府所做的工作和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中心词: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心词:“三农”——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心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中心词:城市形象——十运会圆满成功,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中心词:生态——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中心词:社会事业——坚持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心词:富民——加快实施富民工程,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中心词:民主法制——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3亿元,增长15.2%;
实现财政收入510.2亿元,同口径增长1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同口径增长22.7%;
实现地方出口85亿美元,增长45%;
全市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达166亿元,增长5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超过200;
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提高到3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5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创6年来新低,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87万人;
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实现“五个过百万”,1.85万被征地农民进入基本生活保障体系,16.1万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建设中低价商品房50万平方米;
新创建了21个绿色人居环境社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95%,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超过300天。
——全面完成农村八件实事,启动农村新五件实事;
——“福特汽车”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南京,“扬巴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国家级南京龙潭保税物流中心;
——全面完成工业、商贸、城建、农口等系统的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
——成功举办十运会,取得了市容市貌、组织接待、精神风貌三块“金牌”。河西新城核心区初步建成,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龙江宝船遗址公园、天妃宫—静海寺景区建成开放,明城墙综合整治进展顺利,长江三桥建成通车,开工建设过江隧道,绕城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改造完成,铁路新客站建成使用,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地铁二号线试验段,初步建成城市快速内环,城区道路出新90公里;
——建立“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推广中心”,在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钢集团等一批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建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
——推出大型音舞诗画《神韵金陵》;
——建立市级民意调查中心。启动实施《南京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规范权力运行的13项规章制度。
南京日报记者 陈曦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