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阅读提示:昨天提交市人大第十三届四次会议审查的《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分4大篇17章,从“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规划实施”等方面,为未来5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富裕幸福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
1.“十一五”指导思想、政策取向
关键词·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又快又好发展的主题,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坚持率先发展,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构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和东部城市绿化中心,加速“两个率先”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在更高层次上深入实施富民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绿色南京五大战略;坚持和谐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兼顾各方利益,加快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6大政策取向
——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突出提升综合功能与塑造城市特色。——突出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突出加强和谐南京建设。
关键词·10大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城市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基本协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2.“十一五”9大发展任务
重点一: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体系,整体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配套、融合、互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与制造业链条各个环节的服务对接,整体推进先进制造业中心与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建设。构筑战略性优势产业体系。加快先导型新兴产业发展,力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列,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培育都市型特色经济。
重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都市型农业,综合推进农村各项配套改革,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综合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说,将着力打造城乡布局统一规划、城乡市场开放互通、基础设施相互配套、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保障体制基本接轨、社会事业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构筑融经济、生态、旅游、科技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和布局框架;合理划分县区、镇街两级的事权和财权,理顺镇街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建立公共财政,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卫生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十万农民创业”和“百万农民就业”工程、“双带”工程,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重点三: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
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起协调发展的空间功能分区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推进城市管理综合创新,显著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重点加强绕越公路环江南片区域及江北新市区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力争现代化河西新城区基本建成,仙林新市区成为带动宁镇扬板块共同发展的增长极,东山新市区基本实现与主城基础设施体系的一体化对接,江北新市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立优化提升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保护区域三类主体功能区;加快制造业向郊县集中、服务业向新区拓展的步伐;增强城市管理的整体协同性,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成主城内城中村、背街小巷整治和危旧房、旧小区出新改造,建立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执法体系。
重点四: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以建设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现代化水平与国际化水准,显著增强城市的区域集散能力、综合保障功能和建设管理水平。——对外交通。重点建设绕越公路东南段,建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高速二期等,规划建设溧水至马鞍山高速、沪宁二通道、绕越公路东北段、溧阳至芜湖、浦仪公路、南京至宣城等项目。积极推进沪汉蓉铁路宁合段、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段、宁沪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功能完善的“区港联动型”龙潭保税物流中心,继续建设龙潭、西坝港区,新建铜井、七坝,改造仪征、新生圩港区,五年新增42个港口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9个。建设芜申运河航道整治、秦淮河复线船闸等项目。启动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努力开辟国际直达航线,建成六合马鞍机场。——市域交通。全面完成“经六纬九”主城主干道体系,实现“主城15分钟上快速内环、快速内环15分钟上高速,重点城镇15分钟上高等级公路、30分钟到达县或区驻镇”的目标。建成地铁二号线、地铁一号线南延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地铁三号线。开辟快速公交线路(BRT)和公交优先通道,建成纬七路过江隧道和长江四桥,重点建设和改造中华门、中胜等客运站。——公用设施保障。高标准建设完善信息化、供电、供气、供水、水利、人防等公用设施,全方位提升综合保障水平。
重点五:建立新型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衔接的新型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格局。——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教育经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重点建设50个骨干示范专业、10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健全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完成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暨遗址公园复建、六朝艺术博物馆、明城垣史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成江苏大剧院、金陵图书馆新馆等设施,推进区县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类设施的改造升级;完善市、区县、街道和社区四级配套体育设施,建成城北及一批区县体育运动中心、市运动技术学院。
重点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深入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建设牛首山、云台山、青龙山等十大郊野公园及中山陵、幕府山、龙王山等十大森林公园,建成绕城公路、宁马等16条高等级公路绿化带,建成南京化工园、栖霞经济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及南钢、南化等重点企业的绿色隔离带,将长江南京段湿地、七里河湿地、滁河湿地和潜洲、八卦洲等5洲岛以及12座中型水库、芝麻岭等区域列入生态保护区;完成“三湖两河”(玄武湖、莫愁湖、南湖和秦淮河、金川河)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和完善江心洲、城北、城东三大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依法关、停、并、转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强制治理或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严格控制城市上风区化工企业污染气体排放;实现危险固体废弃物零排放,强化对居住区、办公区、学校等各类区域周边环境的噪声控制,主城全面实施机动车禁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合理调整水、热、电、天然气等资源价格及污水、垃圾等的处理费;强制淘汰耗能高、技术水平低的工艺和设备;严格实施新建建筑物节能50%的设计标准,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
3.规划实施
保证“十一五”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各领域的配套政策体系及干部考核体系;着力改善经济调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重要公共资源向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认真组织重大工程实施。着重强化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储备。建立起重大项目的后评估机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同级财政预算相挂钩的制度,建立依据规划审核政府投资项目的制度。——科学建立规划工作保障机制。加强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目标考核体系的紧密衔接,健全规划中期和后评估制度,全面评估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
4.“十一五”目标
——“十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如上表)。——“十一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心城市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基本协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
5.相关附件
——建设“五个中心”的主要目标: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不断增强南京作为长江流域江海转运枢纽、全国公路铁路枢纽、长江下游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的地位。“十一五”期间,力争港口吞吐量翻一番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国际航空货运量翻两番以上。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
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电子信息、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分别迈入全国同行业前列,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著名品牌和重点产品。“十一五”期间,力争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四年翻番,累计完成工业投入4000亿元左右。
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
加快构筑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巩固提升现代商贸、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优势,显著增强服务全省、辐射长江中下游的能力。到2010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五年翻番。
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建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基地、教育名城和人才集散高地,各类人才规模持续增长,研发经费投入、专利数量、技术交易额、在校大学生数和人才规模总量等核心指标力争全国领先。
东部城市绿化中心:
营造绿色生态家园,争创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城市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优势产业主要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
到2010年(下同),销售收入达到2200亿元以上;
石油化工产业:
形成240万吨乙烯、3200万吨炼油的产能,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
汽车产业:
形成百万辆汽车(其中轿车70万辆)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左右;
钢铁产业:
形成1200万吨炼钢能力,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
现代商贸业:
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
旅游业:
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旅游创汇14亿美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7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7700万人次;
金融保险业
: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现代物流业:
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
信息服务业:
成为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的区域信息服务中心。
——5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目标:
软件产业:
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10年,达到800亿元;软件出口比重提高到15%以上,形成20万人左右的软件人才队伍;
生物医药产业:
争取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南京“药谷”,产业销售额达到300亿元;
新材料产业:
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基地;
新型光电产业:
光电器材、节能光源、太阳能光电、光通信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文化产业:
建成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
——11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
新街口商贸商务服务区:
体现南京服务业形象和水平的窗口地带,建成具有多种商贸商务功能,辐射整个都市圈的核心服务区。
河西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奥体中心区和新城科技园三大板块建设,中央商务区占地面积1500亩。
物流产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龙潭物流基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南京空港物流基地及幕燕金属物流中心。龙潭物流基地重点依托龙潭港,借助保税物流中心,形成支撑港口发展的国际物流网络平台;王家湾(丁家庄)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成为全国性第三方物流中心,占地规模1平方公里;南京空港物流基地重点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为依托,形成以中转为主的腹地型航空物流枢纽、华东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快递中心,规划面积3.83平方公里;幕燕金属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专业金属物流园区。
软件产业集聚区:
重点建设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徐庄软件产业基地、江苏工业设计园、宁南软件产业基地、江宁吉山软件产业基地等大型软件产业集聚区建设。
仙林综合服务区:
重点发展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商贸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居住等服务业,成为体现现代城市文明和绿色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综合性服务区。
夫子庙商贸旅游服务区:
建成国际知名、游客云集的商贸旅游服务区。
珠江路—长江路科技文化服务区:
建成融科技研发、科技中介、文化交流、商贸、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文化型服务区。
城南商贸集聚区:
建设华东地区名列前茅、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产品交易市场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商贸服务区,占地规模3—4平方公里。
城北商贸集聚区:
建设以家居装饰、汽配等产品为主的产品交易和商贸服务集聚区,占地规模1.87平方公里。
建宁路—南京站商贸集聚区:
建设以商品批发、零售和餐饮休闲业为特色的商贸服务区。
江北商贸集聚区:
建设以建材、装饰装潢材料等为主的产品交易和商贸集聚区。南京日报记者 陈曦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