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进入2005年11月以来,甘肃旅游迎来了传统淡季。但与往年不同,此时的旅游市场似乎发生了急剧变化。面对产品不足、营销滞后、竞争尤其是外来竞争加剧,产业化进程中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的局面,甘肃旅游正以一种新的思路迎难而上。 淡季不淡的嬗变
2005年12月3日上午,王主席照常到办公室里转了一圈,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不时与他擦肩而过。身为兰州最大的旅行社之一——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的工会主席,此时他心里一点也乐不起来。“我们没有向外界传言的那样吃不好,睡不香,在旅游淡季我门照样有很多业务要做。”
王主席说的外界传言,源自11月底甘肃一家媒体刊出的旅游淡季一些甘肃旅游企业“收兵歇菜”的报道。
“淡季是播种期,旺季是收获期,这是旅游界目前最好的写照。”王主席好像显得很坦然。
事实上,对旅游行业来说,11、12月份是一个难捱的业务淡季。据了解,和正常时期相比,进入冬季后,兰州酒店宾馆入住率大幅下降,许多酒店纷纷采取降价策略,意图在激烈竞争中多分得一杯羹。
同酒店宾馆一样,旅行社也采取应对措施。据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的郭经理介绍,在旅游淡季他们除了人员培训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同兄弟团社的联谊上,为来年的旺季做充分准备。华清池旅游公司同样如此。
改变传统的季节划分概念,实现“淡季不淡”,做好淡季文章已成为甘肃旅游突破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敦煌在这方面似乎为全省开了一个好头。日前,为缓解夏秋旅游旺季游客过于集中给莫高窟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敦煌市全面启动冬春旅游优惠政策,以调节莫高窟游客参观的季节性失衡。
敦煌市这次推出的冬春旅游新政策包括,在莫高窟此前正常开放的洞窟不变的基础上,首次推出尚未开放过的第290窟、第296窟、第407窟、第196窟和第9窟等5个精品特窟,并免收特别参观费,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门票价格下降75%,每张门票仅为20元,市内其他景区门票一律按10元收费;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在旺季协议价格的基础上再下浮60%;对经停兰州至全国各地的航班均实行打折优惠,最低可享受3.5折优惠。
同样,兰州旅游界“淡季”不闲,绝大多数旅行社通过抓市场宣传、抓产品开发、抓功能完善、抓项目建设、抓市场规范、抓人员培训,力求做到前期损失后期补,国际损失国内补,长线损失短线补。记者在兰州地区的许多景点看到,尽管游客不多,但却有多家旅行社现场进行讲解培训。甘肃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一大批新的旅游产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之中。从“冷淡”到“温和”的转变
去年冬季甘肃旅游市场由“冷淡”走向“温和”,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商家加大了对淡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淡季旅游市场的内容,旅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是聚集人气,主导游客参团出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淡季时旅游产品普遍比旺季时便宜很多,且此时人少景美,“有心”的游客当然热衷前往。兰州华天旅行社推出的海南双卧10日游,价格适中、持续稳定,并以阳光·海滩为卖点,大受游客的欢迎;三是在经历数次“黄金周”旅游热浪的冲击后,旅游者已开始趋向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凑热闹”、“轧闹猛”了,而是要求花钱买宽松,买愉快,重参与;四是进入11月份以来,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天高气爽,确保了游客能走得畅,玩得转,回得顺。
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分析,榆中兴隆山把改变现状的目光瞄向淡季市场的启动方面。12月8日,甘肃首届兴隆山冰雪旅游节在兴隆山滑雪场举行。此次兴隆山冰雪旅游节人气旺盛,把甘肃旅游市场由“冷淡”走向“温和”的趋势演绎得清楚明了。
与此同时,省旅游局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人员培训上,据了解,去年我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总人数达3780人,较上年增加了400多人,考试合格率30.7%。其中上半年分别在天水、平凉、武威、兰州等地举办的旅游培训班,聘请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酒店等一批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授课,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甘肃旅游,就认为到了冬季,甘肃就没什么看点。其实不然。甘肃旅游发展的误区首先在于:给人们灌输了一年四季只有七、八、九三个月旅游时间的观念。不错,这三个月到甘肃旅游避暑的确是好时光,一个是气候没有南方那样的潮热,其次是甘肃的风景与南方截然不同。但事实上,甘肃一年四季都有“可圈可点”的好风光。如贵清山、遮阳山、官鹅沟,即使到了冬季,那里的冬景也是很好看的。再如像武威的雷台汉墓、永靖的小三峡、景泰的黄河石林、敦煌的雅丹地貌等景区,都没有什么季节性,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韵。
旅游是特色经济,没有特色创意就不可能吸引客人,没有特色也无法在市场上形成影响力。去年冬季甘肃旅游市场呈现的淡季不淡现象,很大程度上讲,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寻求反季节旅游的新突破
历经了数个旅游淡旺季,省旅游局局长邓志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们正下力气做好两篇市场文章:市场开发和市场整治。甘肃拥有无可替代的优质旅游资源,但是,一直以来甘肃旅游业都处于一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状态,随着省政府和旅游部门的不懈努力,如今的甘肃旅游已渐渐“掀起了盖头”。
邓志涛的话在记者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2005年“十一”刚过,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许多旅行社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把更多的考虑放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抓培训管理,做产品开发,完善景区建设,力求在淡季后,尽快实现恢复性增长。
西北师大旅游学院院长王三北指出,要彻底缓解甘肃旅游受淡季困扰的困境,可采取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在特殊环境之下实行特殊经营策略;在景区项目的开发上,实行旅游产品的更新,使闲置的产品成为四季性产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按季节、旅游资源特点主推冬季旅游项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景区也可实行降低门票等手段以达到淡旺季互补。
旅游业在我省发展已有25年的历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夏秋热冬春冷的现状也明白无误地证实了我省旅游业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观念滞后、开发盲目、宣传促销不力等缺陷。省旅游局有关人士认为,甘肃特别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大都是人文景观,敦煌飞天365天都在“飞舞”,并不受季节的限制。领略冰雪风光,挑战高山大漠,煅炼生存极限,甘肃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肃北县的老虎沟冰川属于龟壳形,坡度小,是我国已发现最适宜游客攀登的冰川;春节期间夏河拉卜楞寺藏族大法会近年来逐步推广,每年都能接待50多位法国客人。这说明,我省的淡季旅游大有潜力,关键是我们要换一种思维,开发好淡季旅游资源,让这一季节的旅游不再“沉睡”。
嘉峪关原本只有长城一个景点,但该市政府却围绕长城做了不少文章,他们把魏晋墓中的画像砖从地下“扛到”了地上,把黑山岩刻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把经营从国家转到了民营,把管理文物融入了旅游,冬季客源及外汇收入基本与夏秋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