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编者按:市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是在实现哈尔滨振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2005年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制定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对做好2006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哈尔滨发展前景,从战略全局和市情实际出发,明确了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这是一次立意高远、主题鲜明、任务明确、措施得力的会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为民、惠民、利民的执政要求,对于全市上下统一意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发展理念:科学发展、民生优先、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人才强市》、《发展道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区域联动、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发展目标: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等五篇学习体会文章,以帮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努力完成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发展理念是发展的精神和灵魂。当今时代,发展理念的正确与否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蕴含着深厚人文价值和鲜明时代精神的科学发展观,以其一系列鲜活的新思想、新观念而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航标。《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制定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发展的主线,体现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昭示了追求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筑就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基,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境界。
科学发展:
贯穿《建议》的一条主线
科学发展,是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科学发展的理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发展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核心灵魂。“十一五”时期是把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哈尔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杜宇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谋划哈尔滨市‘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通观《建议》,全篇都洋溢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精神。无论是发展方针的制定,还是发展目标的确立;无论是发展思路的谋划,还是发展任务的部署,科学发展的理念昭然可见。从“三新一优”的发展方略,到“五一一”的发展定位;从“六个必须”的发展原则,到“三个适宜”的发展目标,都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与立足基本市情的高度统一,字里行间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意义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内涵的准确理解、对发展规律的清醒把握和对发展目的的明确认定,显示出驾驭发展全局的能力和领导发展的艺术。
科学发展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其目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是推动哈尔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议》既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把人作为推动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动力,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追求。遵循协调发展的原则,《建议》不仅强调“落实五个统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而且明确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都市圈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哈尔滨城市综合竞争力。这就为“十一五”时期如何实现哈尔滨市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指明了方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表明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举的科学态度和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
科学发展是贯彻“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根本指针。“十一五”规划是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而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不仅取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度,而且取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力度。简言之,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杜宇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妥善处理松花江水污染这一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饱尝环境苦果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建议》着重强调:“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努力突破发展的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把握,保证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具体行动方案的有机衔接。在发展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协调发展之路”。“现在,我们总的目标和工作思路都已确定,最关键的就是抓落实”。在哈尔滨未来发展的征途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方向,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轨道,无论如何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仅仅写在文件里、讲在会议中、停在口头上,而要将其实实在在地贯彻到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全部工作中,落实到加快发展、破解难题的所有任务中。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实践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铸就新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
民生优先:
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取向
民生优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民生优先,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建议》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提出了“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动力、以人为标尺,既申明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正确取向,也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政治情怀。
民生优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更是价值的主体。《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遵循“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民生优先的“民”,是指人民群众,民生优先的实质是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石忠信同志在总结“十五”时期的工作时指出,五年来哈尔滨市“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000元和4000元,年均增长12%和10%,五年累计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5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建议》就“十一五”时期如何切实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节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公共安全水平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把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深深地融入实现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中,渗透到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搞好城市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实现了发展理念从注重“物的建设”到注重“人的建设”的重大转变,用浓烈的民本思想和真诚的人文关怀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展现了市委和市政府亲民、爱民、利民、为民的执政追求。(下转第三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