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WTO(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会议于2005年12月13日在中国香港开幕。经过六天艰苦、艰难、艰辛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发表了《香港部长宣言》。这标志着多哈回合在美国西雅图、墨西哥坎昆失败之后,峰回路转,取得了进展,出现了曙光。 这是原本不看好香港会议、称之为“可预期的失败会议”的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WTO部长香港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农业补贴问题、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共同发展问题。三项议题都达成了协议:所有农业出口补贴在2013年底取消,发达国家承诺将在今后实质性地削减其扭曲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国内支持;与会成员同意以多系数瑞士模式减让非农产品进口关税,分别不同的现有关税水平,关税高的多减,关税低的少减;富有国家给最不发达国家以贸易优惠,在2008年之前至少允许最不发达国家97%的出口产品享受免税和免配额的“双免”优惠,2008年以后全部“双免”,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促进其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发展。这些重要成果较之西雅图会议不欢而散和坎昆会议争持不下、无果而终,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不仅使多哈回合谈判回到正常轨道,而且增加了世人对国际贸易组织体系前景的信心。《香港部长宣言》还决定,于2006年4月30日前就实施这些决定完成模式谈判,7月31日前提交减让表草案,2006年底结束多哈回合谈判。
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国际贸易中最敏感的问题,从乌拉圭回合开始,才纳入多边贸易谈判体系,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敏感度高,备受绝大多数成员关注,在多边和诸边谈判中几乎都是重点和难点,曾使乌拉圭回合谈判被延迟3年,又使多哈回合谈判一再陷入僵局。其焦点是发达成员对农业的补贴问题。这个问题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主要是美欧之间尤其是美法之间的顽强对抗,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又转变成为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激烈角逐。农业补贴分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两个部分。发达成员长期以来一直对国内的农业经营者给以大力支持,对其出口产品给以高额补贴,从而大大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公平竞争,使其他成员农产品无法进入其市场,在国内市场也被享受高额补贴的出口产品的冲击,生产和贸易都受到严重损害。有资料介绍,直接补贴占农业收入,日本为58%,韩国为64%,欧盟和美国分别为34%和20%,总计年约3000多亿美元。欧洲共同市场对每头牛每日补贴2.2美元,而非洲农民每日收入仅为1美元,非洲的人还不如欧洲的牛。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农业补贴最多的国家,2004年的农业补贴达2970亿美元。由于具体产品补贴上的差异和不同的关税壁垒,美欧之间过去就多次发生严重的农产品贸易战,闹得不可开交。美欧的高额农业补贴也伤害了一些其他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由于这些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欧抗争,于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泰国等,组成了14国的凯恩斯集团,以集体之力与之相抗衡。正是凯恩斯集团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坚决抗争,加上其他发展中大国的支持,才迫使美欧特别是欧盟作出让步,达成了一个初步、低水平的削减农业补贴的“农业协议”,农产品贸易从此纳入多边贸易体系。发达成员的农业补贴,尤其严重损害了以农业为本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仅使它们本来具有优势的或惟一的农产品不能出口到发达成员国,而且本国市场还受到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冲击。因此,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农业问题就成了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之间的尖锐矛盾。在香港会议上,坎昆会议后形成的20国协调组(G20)、33国协调组(G33)和成型已久的非洲集团、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集团等,频繁沟通,通力合作,发表共同宣言,坚持如果发达成员不在农业补贴上作出重大让步,就决不让会议达成一揽子协议,使发达成员不得不在农业这个关乎整个多哈回合一揽子谈判中作出让步,制定了上述削减农业补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胜利。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发达成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在香港会议上,发展中成员同意采取多系数瑞士模式削减关税,是对发达成员削减农业补贴的积极回应和补偿。所谓多系数瑞士模式是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中采取的一种工业品减让关税公式。简单地讲,这种模式就是关税高的国家要多减,关税低的国家可以少减。它有助于缩小成员税则中税率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补偿性,有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市场开放。现在发达成员的工业制成品关税平均为4%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则为40%左右,甚至更高。多哈回合谈判一开始,发达成员就提出要削减工业制成品关税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以为其这方面的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准入。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工业和服务业都处于弱势,过去只能以高关税和高门槛来保护自己,不让发达成员产品进入。当然这种保护也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但又只能以此为武器与之对抗。香港会议为换取发达成员在农业补贴上的让步,以保护和开拓自己更为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因而同意按照多系数瑞士模式减让关税,使高关税国家的减负比例高于低关税国家的减负比例,以满足发达成员国的要求。由于各个国家的关税水平不一样,减的比例也不一样,所以又称为“多系数”。这从道理上是说得过去的,一般也承受得了,因而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任何多边、双边的贸易协议都是有得有失的相互妥协的产物,如果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对方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作出这种妥协是值得的,从长远看也是有利的。其各自的具体减负比例要由以后谈判中形成的细则决定。
发展问题是启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最重要动因之一。这里的发展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关乎发达国家的发展,即共同发展的问题。当今世界,“南穷”、“北富”的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产能过剩,经济低迷,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则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仅其自身的发展举步维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发达国家的发展。许多国家因经济状况不好,人民不满,出现政局动荡,为所在地区甚至整个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危及世界和平。这种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促使全球许多有识之士和政要人物思考,出路在哪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想发展自己,不顾别人,甚至以损害别人来发展自己,那就不仅自己不能很好发展,而且可能出现全球灾难性后果。有鉴于此,第60届联合国大会把发展作为本届联大的重大议题,作出了不少努力。作为世界经济贸易组织者、管理者的WTO,也深感这是影响当今世界经贸发展的症结所在,不解决“南”、“北”共同发展问题,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都将停滞甚至倒退。因此,把发展问题列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最重要议题之一,特别是期望发达国家能给不发达国家以特殊和差别待遇,帮助这些国家较快发展,同时也为发达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说,就是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能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发挥其优势,提高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变贫困面貌。香港会议达成的给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以“双免”的优惠和差别待遇,就是这种帮助的具体形式和途径。这看起来是在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己还说不上很富裕但已免除31个国家17亿美元的债务,为25个国家的产品免关税进口,口惠实至,作出了表率。在香港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和一些国家代表团一道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而取得了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果,中国被誉为“穷国的代言人”。多哈回合谈判被称为“发展回合”,其正式名称是“多哈发展议程”,香港会议的成功已初步体现了这一点。
WTO部长香港会议已经落下帷幕,其后当然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还需要各成员作出艰巨的努力。但香港会议的影响不容低估,它不仅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为WTO内部的运作机制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平与稳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我国农业补贴很低,非农产品关税也不高,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度已较大,会议的决定对我国的冲击不会太大,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既定国策,早已走在前面。因此,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贸易环境必将因香港会议的成功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改善。
作者:刘柯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