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对这个码头的意义,政府部门这样构想:“码头的建成会对杭州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市格局起到深远的影响,使杭州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布局正式形成,为杭州在长三角区域日益激烈的城市博弈中,赢得更多的砝码。 ”
时报讯
钱塘江最大通行船舶不过数百吨。多年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面对隔壁邻居上海、宁波可进出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船舶的大港口,杭州一直期盼开辟钱塘江出海航运。
“十一五期间,杭州将规划建设萧山5000吨级码头,”在去年12月召开的杭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指出,这个码头的建设可以让杭州更好地接轨洋山港,加快杭州物流业的发展。
日前,《萧山江东围涂及钱江出海码头工程初步构想》预可性报告起草完成,初步勾勒出了这个码头的轮廓。萧山区已委托相关部门对港口进行规划设计。
围数万亩海涂建码头
对杭州来说,建设自己的出海码头非常迫切。
据统计,目前,杭州港年货物吞吐量仅3万-5万吨。“由于钱塘江是强潮河口,不但通航能力低,而且风险大、事故多。这使得杭州不具备建造大型港口的条件。”萧山发展计划局原综合科科长、《萧山江东围涂及钱江出海码头工程初步构想》主要编写者之一汪人新如是说。
“这将是杭州地区最大的出海码头。”在萧山区发展计划局的这份上报材料中,记者看到这样的表述:随着萧山最后一次江堤外移,再围数万亩海涂成陆地,为萧山未来的发展辟出一条新的通道。研究结果表明,萧山江东围涂和建设钱江出海码头是基本可行的。
报告中,这个码头的定位初步设想为:辐射浙西南腹地及皖赣近邻地区,依托海洋,面向全球,使之成为杭州及周边地区国际生产资料的航运中心,上海经济物流圈内陆与海洋间要冲枢纽。
按照构想,这个码头的建设规模为5000吨装载货轮的靠离装卸场地。年货物吞吐量为1500万-2000万吨(注:宁波港去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2.5亿吨)。
港口拟建封闭式码头
目前,《构想》中的码头位置依然是一片汪洋。建码头,有什么依据?
监测表明,近年来,萧山东部成为钱塘江河段涨潮的顶冲点,成为河口最深处,为港口生成提供了自然条件。而洋山港的开港,为杭州加快物流业的发展更是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与此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萧山尖山河段南、北岸加快了治江围涂步伐,为萧山东线兴建出海码头带来了机遇,其后方又是已经启动的江东工业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按照《构想》,考虑到钱塘江涌潮影响,港口很有可能采用封闭式的港池性码头。港池总面积在40万平方米左右,5000吨位货轮的日进出量为12-16艘。
贯通杭州本土物流
以往,杭州到上海港的货物运输大多依靠公路。
“通过水陆运输的货物,成本至少要比陆路降低30%。”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港政管理处处长史训善说,如果该码头能够建成,最显著的一个效果就是贯通了杭州本土的物流。“物流贯通,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杭州的外向型企业,它们的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史训善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前,这些企业的货物一般要通过沪杭高速运到上海,然后再装船。这些货物一般通过集装箱运输,不但给高速公路带来很大压力,运输的成本也相应增加。有了水路“大进大出”的运输方式,必然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杭投资,提高杭州特别是江东工业园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