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变
女志愿者要求与张强互动“涂鸦”遭拒
面对志愿者突如其来的要求,张强说:“这不可能,你们必须尊重游戏规则,这是‘张强踪迹学艺术’……”
昨天上午7时,雾都重庆的天还一片朦胧,张强用塑料袋包装好他的“行头”———一盒墨汁及7支粗细不一的毛笔,然后乘出租车与7名女大学生在约定的地点同时起程。 出发前,张强让7人签了一份简单协议,要求她们的图片和被“涂鸦”作品可以公开发表,7人欣然签了字。之后,他们向白雪皑皑的仙女山进发。
一路上,张强的神情始终很平静,很少与后面7名第一次尝试书法人体“涂鸦”的大学生作过多交流。中午12时30分,他们抵达仙女山。按照计划在这里简单吃完午饭,便到后面的雪地上进行这次行为艺术表演,之后乘车返回重庆。
一切似乎都在依照计划进行,但吃饭间,一件令张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来自四川外语学院的志愿者苏庆突然对张强说:“张老师,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涂鸦’。”随后,另外几名志愿者也要求与张强一起融入到纯洁的自然中去。面对志愿者突如其来的要求,张强显得很惊讶,但马上平静下来说:“这不可能,你们必须尊重游戏规则。”志愿者对张强的解释并不满意:“如果单是你一个人书写,就算不上互动,惟有你是主动,我们全是被动的。”张强则微微一笑,说:“这是‘张强踪迹学艺术’,它的艺术规则一直都是我在你们的身体摆动中进行创作,否则就失去了它的艺术意义。”
最终,张强作了一点小小的让步,答应穿得尽量单薄些。
现场表演
志愿者绢衣上留下“看不懂的墨迹”
只见他头向左侧一偏,弯腰将手中的笔沾上墨汁,然后背对着在女大学生的身体上任意挥动……
下午1时45分,7名志愿者在房间内换上薄薄的绢衣。不过,除了王静丽外,其他6人都没有穿纯粹的绢衣。在只有0℃的高山上,她们禁不住瑟瑟发抖。此时,张强身着一件棕色麻布中式对襟,一条蓝色裤子的下角用毛线袜套住,只见他将袋内的毛笔一字排开,并在3个大盘子内倒好墨汁。1时53分,远处传来张强事先准备好的古琴乐声,也为这场命名为“谁与共舞?2006第一场雪中烂漫绽放”的书法行为艺术拉开了序幕。
张强让志愿者选取她们喜欢的毛笔,随即他头向左侧一偏,弯腰将手中的笔沾上墨汁,然后在女大学生的身体上任意挥动。他的第一笔落在了叶愈的肩膀上,墨汁迅速染黑了白色的绢衣,但张强还没有来得及再次挥动,女孩一转身,张强的笔滑落了。另一个女孩赶紧靠上,将背贴在了他的毛笔上,一阵挥舞后,女孩洁白的绢衣被墨汁染得面目全非,仿佛在污水里浸泡过一样。
张强的书法“涂鸦”还在继续。不过,女孩们对于他的书写并不能完全心领神会,有时,张强的毛笔竟一时找不到合作者。只有两位学习美术的女孩王静丽和张燕在轻轻摇摆着自己的身体,舞动身上绢衣,踏着古典音乐的节奏让身体触向张强的笔尖,时而背上、时而胸前……
7分钟后,她们在寒冷的冰雪中有些坚持不住,于是,这场行为表演宣告结束。留在她们洁白绢衣上的是张强才能看得懂的抽象墨迹。事后张强说,他写的第一个字是“仙”,但后来他也不知道究竟写了什么,“我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
据悉,7分钟的现场行为书法艺术是张强所有书法行为中时间最短的一场。
欣赏者:
笔尖触及背部感觉如一场奇异遭遇
披着涂满墨迹的绢衣,张燕说她真切感受到了这种艺术的魅力。“当张教授的笔尖触向我背部的一刹那,我感觉一股冰凉,但身体马上就感觉到一场奇异的遭遇。”“我的神经像古琴乐声一样颤动而找不到和声,这种感觉由神经末梢传递着,划向一个从未有过的空间,然后在这个空间中沉没。”张燕告诉记者。
王静丽说她的身上也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美妙遭遇。“书写的时刻,我感觉异常放松,没有那种表演的感觉,只想在纯净的自然中肆意摆动自己的身体,而每一次与笔尖的碰撞都让这种感觉更强烈。”
抱怨者:
“我很失落,这样的艺术只有张教授明白”
与美术专业的王静丽和张燕相比,其他5个女生却是截然相反的感觉。
“我觉得很失落。”志愿者苏庆向记者直言,她根本没有感觉到所谓的互动,更没有感觉有什么艺术的存在。“只是觉得我们把身体靠近他,任由他用笔在上面乱写,一会写到我身上,一会写在别人身上,这种混乱的过程怎么可能让我们的思想和意识进入他的艺术创作中去呢?”苏庆说:“我现在怀疑这到底是不是艺术,也许只有张教授自己明白。”
在离开表演场地前,志愿者杨白灵、储怡、叶愈也是如此抱怨。
晨报记者对话张强
面对批评声称不作秀
面对合作者发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张强承认,这次活动还没有完全达到互动的目的,他的书法行为艺术走向社会的路还很漫长。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互动局面没有出现呢?
张强:因为这是我的行为书法艺术第一次走向社会,有的合作者不能完全理解,于是做得不纯粹,比如衣服没有穿好,找不到音乐的感觉等。
记者:这次与社会的互动,对你以后的书法行为艺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强:没有什么影响,我将继续这样做下去,继续寻找合作者,很可能一个月后再举行一次。
记者:你对于各界的批评之声不屑于顾,并多次告诉我们你希望更多的人批评你,这给我们留下很深的炒作和作秀嫌疑。
张强:不存在作秀,因为国际当代艺术进入中国本土,其接受度肯定大打折扣,这是一个专业和社会的博弈,一个艺术家只有提出问题才有意义,这就够了,这也是我的立场和态度。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杜琛重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