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樊丽萍 通讯员顾晓红 报道
本报讯市政协积极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一系列旨在解决“海归”后顾之忧,集聚“海归”人才的良策、建议经由市政协提出,已被政府职能部门采纳,化为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 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方面,政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破解大课题,从小处着手。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市政协去年共设立专项调研课题38个,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视察,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踊跃为促进社会和谐提建议,出思路。一条条真知灼见、良策良方通过调研报告,形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议案。其中,不少建议意见已被政府职能部门采纳。
有效整合社会关系,凝聚各种社会力量,是政协优势的又一体现。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人才强市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委员们敏锐地看到,集聚“海归”人才,进一步完善申城的“海归”人才库,意义重大。由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牵头完成的“关于在沪创业及工作的归国留学人员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调研报告”,反映了“海归”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融资渠道、科研制品进出海关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今,不少建议已被写入了今年起正式实施的《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
重实践调研,也重理论探索。围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课题,市政协在理论探讨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市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咨询组专家余源培撰写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王邦佐的《关于市政协密切群众联系群众的几点想法》等文章,为政协进一步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作用开阔了工作思路。这些文章被不少媒体刊登引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