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抚松县漫江镇孤顶子村的李云勤家生活贫困,两个女儿李小妮和李梅每天上学仅以煎饼为食;大儿子李克强虽然成绩优异,但为了挣钱供两个妹妹上学,主动辍学,进入大山中用雪爬犁帮人拉木头。本报报道后,连日来,热心读者纷纷表示要帮助这三个人穷志坚的孩子。
1月12日清晨7时许,本报记者带着热心读者捐助的近万元钱赶往李家。愿为哥哥李克强提供免费培训的长春吉航汽修培训学校负责人也和记者同行,探望“煎饼姐妹”。几乎每个老师都接到过热心人电话
在李小妮就读的抚松县第四中学,自从“煎饼姐妹”的事情见报后,几乎学校的每个老师都接到过来自全国各地好心人打来的电话。
“昨天有一个山东的李先生来电话,他费了好大劲才查到我们学校的电话,希望学校能帮李小妮建一个银行账户,他愿定期给李小妮汇款,直到李小妮完成学业。”学校办公室主任田策说,还有很多来自南京、西安、广州、浙江和江苏的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详细询问李小妮的情况。
“看到社会上这么多好心人关心、帮助李小妮,真是让我们万分感动,我们特别要感谢《新文化报》。1月8日,我上网看到有关李小妮的报道后,以学校的名义,在新文化报网站上给关心、帮助李小妮的所有好心人写了一封感谢信,作为李小妮同学的老师,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照顾好她,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田主任说。读者鼓励姐妹俩“坚持到底”
“田主任,今天又收到两张有关李小妮的汇款单,还有快递和包裹。”学校收发室工作人员将邮局送来的物品交给田主任。记者看到,一张200元的汇款单来自广西柳州,另一张300元的汇款单来自浙江象山县,还有吉林市电视台寄来的衣物。
李小妮打开另一封快递,里面有200元现金、一封信和一张名片,这是江苏镇江一纸业有限公司经理寄来的——“李小妮同学,你好!我内心涌着辛酸,在网上看完对你的报道。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你要坚持到底,人不能输掉自尊,任何困难咬咬牙都会过去,回头看看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因为自己做到了,你是世上最好的女儿……”大学生随信寄来邮票和稿纸
“最近每天我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和包裹。”李小妮说,每一封信中,都充满了对她和妹妹的关心,他们大多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一封来自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信中,一名在校大学生称,他最近正在忙着考研,信写得很短,但如果李小妮在学习上有什么需要,他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在信封里,还有一张邮票和带有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名头的一沓厚厚的稿纸。还有一名在校大学生问李小妮身高,想给姐妹俩寄些衣服。还有广东惠州市马先生写信让学校提供账户,他愿意每学期资助李小妮姐妹2000元学费。
李小妮将每一封来信的地址都认真地记下来,她要给每一位关心她的好心人回信。小妮上学两年来第二次进食堂
昨天中午,经李小妮姐妹俩同意,记者将读者捐款交给学校,由学校代保管这笔上学经费。
“李小妮这次在班级考了第一名。”校长唐翠玲说,抚松县第四中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实验校,也是我省惟一一所东北师范大学下属的综合类重点学校,“前一阵李小妮的父亲来交拖欠的部分学费时,称下半年小女儿李梅就考高中了,到时有可能让姐妹俩作出选择,有一个得弃学,但现在好了,多亏《新文化报》和众多的好心人,有了这些钱,姐妹俩就谁也不用再担心辍学了。”唐校长说。
中午,老师和记者带着李小妮走进食堂,李小妮显得很不安,看着食堂管理员不知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学校新来的学生吗?怎么从来没见过?”食堂一位工作人员悄悄地问田主任。“还是回去吃煎饼吧,这里的饭很贵的。”李小妮不安地对记者说,这是她入校以来第二次走进学校食堂,第一次是在开学头一天,她到食堂打饭,结果就买了5角钱的米饭,回去吃了点咸菜,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食堂。
在众人的一再坚持下,李小妮才同意从捐款中拿出100元办了一张饭卡,她悄悄地告诉记者,她是不会经常到食堂吃饭的,因为那样太浪费了,以后还是以妈妈做的煎饼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时时刻刻想着有这么多好心人在关心她,帮助她。哥哥克强要来长春学手艺了
得知“煎饼姐妹”一家人的故事,长春吉航汽修培训学校的几名校领导多次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要亲自去看看姐妹俩。昨日,他们一早便从长春出发,在记者的陪同下赶到抚松县第四中学看望李小妮,随后又赶到漫江镇孤顶子村“煎饼姐妹”家进行慰问,并询问“煎饼姐妹”的哥哥李克强的志趣,以竭尽所能地帮助他。
在和克强及其母亲详细沟通后,吉航汽修培训学校的几名领导承诺,李克强可以到吉航汽修培训学校免费学习,食宿全由学校负责,直至李克强学成一门手艺,毕业后学校帮其安排工作。
“从他在大山拉木头供妹妹读书的这份吃苦精神就能知道,这个孩子很踏实。他读书时是班里的尖子生,学好汽修课程也不成问题。”汽修学校的一名领导说。救助克强也是他们学校“扶贫助学爱心”工程的一部分,克强已是他们吉航汽修培训学校帮助的第11个穷困孩子,如果克强喜欢,即日克强便可以整理行囊到学校学习。
克强脸上荡漾开了幸福的微笑,向校领导深鞠了一躬,“谢谢,太谢谢你们了,真不知道说什么样的话能表达我和家人对你们的感谢。”今天,克强将和汽修学校领导一起回长春,再次开始他的学习生活。本报记者卢红娄志广编后:
不一样的故事,收获一样的感动。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们报道中的苦难人物得到读者的爱心无数,小梅、小妮、克强不是第一个幸运儿,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理由同样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坚强上进,他们才能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自助者天助。
孩子们的故事感动我们,读者的爱心同样感动我们。“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你要坚持到底,人不能输掉自尊,任何困难咬咬牙都会过去,回头看看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因为自己做到了……”这番话,是一个热心人写给小妮的,这番话,也是每一个关心“煎饼姐妹”的人想对他们一家说的。因为坚强,“煎饼姐妹”一家让我们感动,因为坚持,“煎饼姐妹”一家让我们的爱如潮水般汹涌。套用网络上的词汇,这样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顶”!
苦难的故事到此似乎暂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几个少年美好精彩的故事正在展开。本报将一如既往,关注他们命运的改变。因为美好的故事会永远流传,因为我们知道,所有读者都和我们一样,盼着看到他们改变命运的那一天。《山窝窝里姐妹背着煎饼上学》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