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月12日电(记者李鹏翔 张先国)连续5年追讨建筑款未果,包工头一气之下砌墙封死整栋教学楼,全校297名小学生12日被迫离校进行期末考试。这是近日发生在湖北省汉川市麻河镇太平小学的怪事。
记者12日在太平小学看到,一堵新砌的砖墙将三层教学楼楼梯口完全封死,楼旁还堆放着未用完的沙石砖块。 一位学校负责人说,早在2001年2月和9月,包工头曾两度封过门,最长的时间达26天。
老师们说,受苦最大的还是小学生,11日在操场上上了一整天课,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有不少孩子都感冒了。12日开始的期末考试,全校学生只能分成两批到附近的中学参加。
封门的包工头赵上怀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工程合同。合同显示,工程发包方为太平村委会和赵西村委会,工程造价为40多万元,2001年元月1日付清。赵上怀说,1999年9月11日工程投入使用后,工程款陆续支付了大部分。目前还有18.2万余元的欠条在手上,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经历了3次封门的5年级学生陈梦说:“看到砌墙就心慌,上次学校被封后,同学们被分到4个学校上课,上学很不方便,这两天在操场上课,早上蛮冷,我们坐在地上,露水把裤脚都打湿了,老师上课使劲喊也听不清楚。”
学生家长彭少雄说:“我们小时候都能在教室里安心上课,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孩子们反而上学都安生不了!”60岁的赵光木说,放着这么好的教学楼,却让伢们当“逃兵”,政府不能看着不管啊。
记者了解到,当年太平、赵西两村决定建校时,资金预算由一笔已承诺的社会捐助和群众集资组成,但结果两部分资金均没足额到位。两村村委会表示,现在上面明确要求不能向农民集资,村集体又无力解决欠款。
记者有话
请给孩子们一张“安静的课桌”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记者了解到,当建筑商挥着泥瓦刀砌墙封门时,学校师生及时向当地政府作了反映,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始终没有干部或者干警去拆除那堵墙。那堵墙堵住孩子们走进课堂,也堵住了当地干部的法治意识。
对建筑商而言,理可说,法不能容!法律法规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最根本的保证。正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才使得孩子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果当地有关部门迅速反应,及时执法,孩子们就不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握不住一支小小的铅笔。
太平小学产生拖欠款的主要原因在于预算中的村民集资没到位,这虽是历史遗留问题,也凸现了过去“农民教育农民办”的体制尴尬。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费用主要由农民承担,但近几年,我国逐步推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明确农村义务教育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这是质的飞跃,也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
在有些地方,政府往往有钱在城里建“豪华学校”,却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称“财力紧张”,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保证教育公平,首先要在财政投入方面做到公平。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又一道考题。这道题答好了,农村孩子们的课桌就会安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