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IT青年群体的“断裂带”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文韬程红根
“二十六七岁,单身,本科或以上学历,团员或党员,非北京户口,中关村某民营高科企业员工,换过三份以上工作,工资每月四千多,1/4付房租,自主务实,积极了解和思考国内外政治大事,消极对待形式上的政治学习。 ”
也许没有这样一个具体的人,但在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IT青年的基本特征,都在上边的“素描”中。
在中国,IT青年是伴随高新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群体。他们置身于高科技领域,掌握并运用着高科技知识,在现实作为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青年群体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北京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186家,总从业人数近四十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绝对主体,许多企业更是100%的年轻人。
学历高流动多压力大
人们说IT产业是“年轻人的天堂,老人们的坟墓”。高新技术行业学历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年轻人成为这一行绝对的主力军。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统计说,目前该园内的企业员工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到了八成。
27岁的李斌,硕士毕业后来到中关村一家专门研发IP可视电话的高科技企业。“我们公司老板是‘海归’,在美国IT行业工作过好几年,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70%。”
每月收入在四千左右的李斌,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落实”自己的北京户口。“户口有着落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日拥有自己的住房。现在我和朋友合租,眼看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可终身大事要有房子作后盾啊。但以我目前的能力还远远负担不起呢。”
和李斌相比,小他一岁的刘军经历可要丰富许多。26岁的他已经换过3份工作,目前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主管。“高新技术行业变动大风险高。像我们做IT的,跳槽很普遍。”本科毕业后在北京“漂”了4年的刘军,至今既没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也没有自己固定的住房,“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不管事业还是生活,我都觉得压力很大!”
而30岁的林平更把压力“写”在了自己的身体上。2004年他结束自己在德国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后回到北京加入了一个小的软件设计公司。一年多的时间,他的头发掉了一半,三次因为胸膜炎住院。“没办法,竞争太激烈了!刚结婚,老婆正怀孕,还要还住房贷款,只有拼自己了。”
一项对北京市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青年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1.5%,目前从事第三份以上工作的占29.9%,目前没有自己的住房,通过租住或借住等方式在北京生活的占74.4%。此外,有58.2%和43.3%的被调查青年认为收入和住房是他们“在生活中最大的烦恼或者问题”。
关注政治话题强调个人意识
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并没有改变“IT青年”们对社会的关注。许多接受采访的IT青年都会主动谈起自己对国家政策、世界形势等政治性命题的看法,从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到中日、中美关系,再到台湾问题、香港民主。
“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我一有空还是很喜欢上网看看新闻、上上论坛什么的,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和天涯社区我常去。”在北京一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赵女士说道,“如果政府就某些政策在网络上征求意见或是召开听证会,我会很乐意参加。”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与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日前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下简称专题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IT青年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愿,在对“如果政府在网络上就某些政策、法规、制度征求意见,我会……”的回答中,37.3%的青年选择“积极参与”,52.7%的青年选择“视情况而定”。
这项调研的结论认为,这一群体政治倾向健康向上,爱国情感强烈,大部分人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总体持肯定态度,高度关注国家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政策。
而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同一主题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IT青年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暂时挫折和不公正待遇,能够以理智、冷静的心态对待。
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是非常强调个人意识的群体。这个群体中有35.2%的人将“家庭美满”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另有25.5%和19%的人选择“事业有成”和“生活丰富多彩,随心所欲”,仅有10.9%的青年选择“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
很明显,对个人生存状态的重视超过了对集体、社会价值的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IT青年在社会协同、团队建设以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特点。
“依然需要精神的港湾”
“我从毕业后就没有交过团费了。”在大学曾担任过年级团支书的李刚说,“我们单位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据我所知,党、团、工会组织都没有建立。”
专题调研显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青年中党团员占到了员工的大多数,其中共青团员占45.4%,中共党员占21.6%。但是,相应的党团组织的覆盖并不到位。
一项统计表明,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没有上级主管单位的民营企业,其中人员总数100人以下的企业就有15778家,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7.48%。
曾在北京某高校担任过校团委干部,如今已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的张先生说:“这些企业自主权很大,而且市场淘汰率高,员工队伍更新频繁。从而导致了党团组织对我们这些企业横向覆盖不到,纵向沟通不畅,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盲区’和‘断裂带’的现象。”
“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让人觉得压抑,本来平时组织联系就不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就搞集中突击,开会学习讨论,思想汇报。这种刻板的老套,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不太相符。许多非党团员的青年还笑话说我们是‘无聊、无趣、无意义,更是浪费时间’。”有10年党龄的李斌很无奈地说道。
同样有10年党龄的张建现在是一家著名民营科技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以教化、控制为主的“老皇历教育法”,这与高新技术企业文化特征大大脱节,更与大多数IT青年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脱节,容易引起青年的逆反和抵触。
林平对此表现得更为激动,他拍着自己几近秃顶的脑袋对记者说:“怎么就会想不出好的方式和办法团结我们呢?”
他说:“IT青年表达思想和诉求的渴望其实是很强烈的,更期望有多种渠道,多样的方式。而现在这样的平台却非常匮乏,现有的太旧了,需要翻新。所以我们也面临‘想舞而无台’的尴尬。”
而张建更认为,IT青年就是未来的“技术精英”,是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表面看上去,这个群体都在电脑前拼命工作,而背后他们的交流、意见的表达、团队的归属感和社会认同的需求都是各阶层中表现最强烈的。”
“BBS、MSN、QQ、UC等这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已经在一些社会集体行动中发挥了史无前例的决定作用,而这些仍在日新月异的网络通讯技术在他们的眼中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博客文化又在大行其道,许多IT青年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随时表达自己的看法。IT青年正在自己建造自己的个性化舞台。”
虽然现实的工作节奏和竞争压力让IT青年们最向往自由自在的感觉,他们依然表示,自己对国家和社会还是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
“从小学入队,中学入团、大学入党,我们的教育路径其实也是在‘红旗下’。现在尽管都在努力体现个性,但内心还是希望有一个适合并属于我们的‘精神港湾’。”张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