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出台多项举措
“十一五”期间,北京的文化产业将得到迅猛发展,而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更是在规划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在这期间,露天剧场、低价影院、数字电视等内容都将成批地出现在百姓生活中,其中2008年前,城八区至少建10个低价位的露天剧场。就相关内容,本报记者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规划解读
每年新排剧目15台
【规划】着力扶持公益性、原创性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
【解读】2006年至2010年,每年全市新排剧(节)目15台左右。
加强对以昆曲为代表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本市保护昆曲的具体措施,保护北方昆曲艺术家,继承昆曲经典剧(节)目和发展昆曲艺术;推荐濒于失传的民族艺术品种申报“民族民间保护工程”。
把社办团列入管理范围,继续对全市优秀新创剧(节)目参加重大赛事和扩大演出给予扶持。鼓励公益性演出,继续设立文化三下乡演出专项资金、公益性演出专项资金。
国图二期明年建成
【规划】在注重现有文化设施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的同时,建设中央电视台、国家图书馆二期、北京电视台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
【解读】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预计2007年10月建成,届时国图总使用面积将达到25万平方米,列世界第三,能够满足未来30年的藏书和使用需要。新馆位于现在的国图北侧,二期工程建成后国图将新增藏书量1200万-1400万册,读者座位29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8000人次,读者将拥有更舒适、明亮的环境。
去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预计将于2008年建成,其中一部分将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转播工作。央视新主楼高234米,从距地面161米、37层开始,将由巨大的“L”形悬臂把两座塔楼连接起来。
北京电视台新址选在东长安街延长线国贸桥东南角,与央视新大厦同在东三环路。北京电视台的新大厦一期工程占地3.6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由综合业务大厦、多功能演播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等建筑组成。预计今年安装电视播放设备,明年进行试播。
废旧厂房将改文化场所
【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新建和改建一些面向广大市民的大型户外演出场所。
【解读】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竣工和改造完成一批能供群众休闲娱乐、有规模的重点文化广场;适量建设一批(2-3个)演出设施完善的大型室外演出场所。利用一批废旧厂房等建筑,将它们改造为适应工薪阶层的营业性文化场所。
今年,本市将在海淀公园、石景山游乐园、朝阳公园3个公园启动露天剧场建设。
推进数字电视尚有瓶颈
【规划】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建设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解读】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赵东鸣表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造科技奥运的突出亮点,对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北京市广电局成立了北京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小组,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以及网络电视、手机电视、高清晰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扩大试点范围。
在推进过程中,有一些瓶颈性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中资金筹措、信源集成、市场化运营和市民需求及运作方式等问题。
贫困户可看免费电影
【规划】“十一五”期间本市争取在农村建1500个数字影院。
【解读】北京有3978个行政村,5300个自然村,其中100人以下的占15%,300人以下占20%—25%,“十一五”结束后60%的村子将有一个文化大院,里面包括一个数字电影厅。在文化大院的投入上政府要花1.5个亿。
每年还要资助农村娱乐性影片放映,采取政府补贴的低票价消费,这不仅在培育农村的电影消费市场,而且还能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就将电影产业做起来了。城区贫困户也应该有文化权益,通过政府补贴他们每月可在社区看一次免费电影。
此外,还将在社区建立数字电影院,今年将试点建立37个数字电影院,西城7个、朝阳10个、怀柔10个、门头沟10个。数字电影厅每天都可以放,全部采取低价位经营。“十一五”期间北京的银幕拥有量将达到1500块,是现在的10倍,平均1万人一块银幕,银幕多了,票价自然就下来了。
■个例采访
家门口看低价电影
家住海淀区文惠园的朱先生业余爱好是看电影,但一场电影60元的票价使他这项平常的爱好变得有些奢侈。“我是一个工薪族,电影票价这么高,不可能一有好影片就去电影院消费。为了少花钱看电影,有时候只能买张盗版盘回家看看。”朱先生感慨地说,如果能像以前那样,花几块钱就能看一场电影就好了。
去年10月,朱先生的这个愿望成为现实,本市首家数字影院在今典花园落成,距离朱先生居住的小区仅500米。与高档影院不同,数字电影院的低成本直接实现了电影票价的降低,一场电影票价只需要10元,周末白天还有5元的半价影片观看。如今,在小西天地区,除了有中影电影院、电影资料馆影院这样的中高档影院,今典花园数字电影院的建立满足了更多像朱先生这样的工薪族消费需求。朱先生说,花几块钱就能看一场大片,这样的影院应该越多越好!记者从文化局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本市将在社区和农村建立数字影院1500个。
■对话·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
08年前建设10个露天剧场
就“十一五”期间,本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发展问题,本报记者对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进行了专访。
中国杂技团改革年内启动
记者:北京目前演出市场票价高、成本高,而国有剧团的生命力又不旺盛,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降巩民:北京要发展成演出中心的话,首先是国有院团现在进行体制转换,提高艺术生产力,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以儿艺改革为例,儿艺改革第一年并不是特别成功,但第二年成绩突出,以前它的营业额是七八十万元,现在已经达到三四千万元了。
记者:儿艺是一个试点,接下来是否还有更多院团进行改革呢?
降巩民:接下来,中国杂技团、中国木偶团也将在今年开始改革,这两项改革与儿艺的改革又不一样,中国木偶团是民营企业家控股,社会资本进入民营院团,中杂也是如此,只不过规模更大,没有进行民营控股,但是进行了跨地域管理,体制改革首先保障文化艺术的主体元素。
政府看演出必须自掏腰包
记者: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降巩民:政府一定要退出市场,现在政府很多事还没有退出来,国有院团排戏都是政府投资,所以它投入的演出票价可以很低,一下子就把市场冲击了,没有一个企业能抵挡得了政府,不从这里退出来,就会把市场搅和得很乱。
政府要改变行政作为,这一点上文化局要亲自带头。以前文化局在演出审批过程中要求留20张票,主要用于文化执法内容审查。去年国务院新颁发的《演出管理条例》出台后,政府部门看所有演出必须付费。文化局到现在为止,所有演出一张票不要,要看的话我们自己掏钱买票。这就形成企业不再向政府赠票,一方面保护了演出企业,也树立了政府良好的服务形象。
08年前建设10个露天剧场
记者:大型演出毕竟针对的是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在北京演出票价普遍偏高的现实中,老百姓如何能享受到更多的文艺演出?
降巩民:政府要强力推动文化设施建设,但现在剧场投入量太大了,所以建设一些中低档的露天演出场所及一些低成本剧场,让这些文化设施发挥作用。
2008年之前,在城八区至少建设10个这样低票价消费行为的露天剧场,每个区建设一个开放式的文化广场,也带有这样的露天剧场。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灵 赵楠楠 摄影 本报记者 张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