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丽江吗?那些从城里跑去的人或坐在酒吧里高谈阔论,或独自发呆,他们真的了解丽江吗?”我的一位朋友这么问我时,我还没去过丽江。
“他们只是逃到丽江去的兵马俑,不懂丽江的历史,也不了解丽江人的真正生活,这样的旅游者是个十足的过客。 ”看着朋友说得慷慨激昂,我心虚地点着头。他说的这个景象我并不陌生,我也曾是一个旅游的“兵马俑”。
朋友是个“骨灰级”游客,眼光和境界自是不同。其实,朋友的要求过高了,对一个旅游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对一群刚旅游起来的人来说,旅游“兵马俑”是必经阶段。
10年前,自费参团旅游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个奢侈消费。不少单位把旅游作为一种福利,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与洗发水食用油一起提交到职工面前。那时候,能出去玩一趟就是让人艳羡的事,而每次回来后,人们总要把冲印出的照片认真插在砖头一样厚的相册里,标上时间地点以作纪念。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说法已流传了好多年,现在仍是一些旅游者活生生的写照。但现象是同样的现象,而人已不是同一批人了。当年在不少地方留下到此一游照片的观光客,现在已成了自助游的热衷者。
我曾在第一个“黄金周”时与老公去了趟周庄,并在人缝中抢拍了几张照片。到现在,一提到周庄,最先跳到我脑海中的词除了摩肩接踵还是摩肩接踵。可以说,我前几年的旅游生活是由一个个地名和一张张照片组成的,至于地名后面的历史掌故传说故事一概不知。套用学术用语,我把这称为盲目旅游阶段,说白了,也就是朋友说的“兵马俑”———只带身子不带脑袋,只带眼睛不带感情。
要成为好的旅游者,跟网民一样,也要经历从“菜鸟”到“网虫”再到“骨灰”的阶段。“兵马俑”是必经的“菜鸟”阶段,不同的是,有的人一生都只是个旅游“兵马俑”。
要想晋级,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出游前找到足够多的旅游目的地资料,细细研读,找出你最想去的景点,最想吃的东西,最想拜访的人,带着足够的热情、故事及期待上路。
曾经与一个泰国导游聊天,他认真地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很奇怪,到泰国来去清迈的少,奔普吉岛的多。他告诉我,他接欧美团最累,接中国人最轻松。因为欧美人来之前都有个详细的计划,都是一边走一边翻书一边问,接一个团下来,就像参加一场考试,马虎不得。而带中国人就不同,一般是讲什么听什么,通常讲点笑话(颜色等级视团员构成而定),往商店一放就行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万卷书再加上万里路等于什么?你自己想去吧!
当我就万卷书与万里路问题与我那“骨灰”级朋友切磋时,他再次以资深游客的口气对我说:“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不行,书是死的,怎么能代表热腾腾的生活?要我说,再加三个万:上万次网,聊万次天,交万个朋友。”他说的上网聊天交朋友都围绕着旅游———出发前上网了解目的地情况,到达后跟当地人聊天、交朋友。他说,这样才不虚此行。
前几天,听澳大利亚旅游出版公司LonelyPlanet的首席执行官JudySlatyer女士介绍他们的理念,其中一句话打动了我———世界是一本书,如果你不走出去,就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在我看来,“兵马俑”般地观光,走的地方再多,也只能是匆匆浏览了“书”的目录而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万次网,聊万次天,交万个朋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