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迪)期待已久的实业投资,终于在新年伊始对保险业敞开怀抱。中国保险监督会主席吴定富在昨天召开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透露,相关部门已经批准保险资金进行间接实业投资。据这位中国保险业掌门人透露,天津渤海产业基金将成为有意进入实业的保险资金试水池。
“保险资金进入实业,有利于保险公司资产结构调整;有利于保险公司赢利模式转换;有利于提升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吴定富用一个排比句,直白地表达了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进入实业投资领域的支持态度。
此前,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资金并不允许进行投资实业。昨天,吴定富说,“《保险法》修改草案的送审稿已经上报到国务院了。”他同时列举了几项实业领域,交通运输项目、能源项目和水务项目。由于保险资金规模大,操作复杂,因此在投资实业一事上,中国保监会将坚持政策先行的策略。“监管制度正在制定中,保监会将从试点开始,逐步推开。”吴定富透露。
种种迹象显示,保监会正在为保险资金进入实业清扫规则障碍。权威人士透露,中国保监会有可能在近期下发一份“管理办法”,为保险资金进军基础设施领域解禁。而此前下发给保险公司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投资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资产总值不得超过上一年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5%。保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资产总额已逾1.5万亿元。这意味着,《管理办法》一旦出台,2250亿元的资金将获得这一投资渠道。
据了解,首先允许保险资金进入的实业,将以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募集,地点则锁定为天津渤海地区。这也正是吴定富所说的“间接投资实业”的真正含义。据了解,天津渤海产业基金初步计划首期募集50亿元,总体设计规模为200亿元,存续期为10至15年。该基金目前已基本筹备完毕,很快将在天津宣布发起设立。资料显示,渤海基金旨在加大天津滨海新区对环渤海地区的辐射能力,可能投向滨海新区金融商贸业,以及高新技术、现代冶金、空港物流、海洋及循环经济、海港物流、化学工业和休闲旅游等七大产业。
来自保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93家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4315.8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357.2亿元。其中,保险公司持有国债3588.3亿元、金融债1785.1亿元、企业债1207.6亿元,分别占其发行余额的12.6%、13.4%和67%。而在银行次级债方面,保险公司的持有量更高达804.9亿元,占到发行余额的44.6%。这意味着,银行次级债近一半的埋单者都是保险公司。这一组数字不仅说明保险资金有利支持了商业银行改革,更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保险资金投向领域单一的尴尬局面。
网络编辑:康琪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