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人口调控思路
北京“十一五”规划期间,人口调控将成为主要工作之一。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介绍说,本市人口数量受三种因素影响,其中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长是本市调控人口的重点,本市目前已经暂停小城镇户口的办理。
本报讯 (记者刘薇)记者昨天在“摆摊”会上就人口规划的问题采访了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梁昌新,据介绍,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长是本市调控人口的重点,本市目前已经暂停小城镇户口的办理。
据介绍,人口增长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户籍人口的增长,再就是流动人口的增长。对北京而言,后两个因素是调控的重点,本市近几年人口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这两类人口的增长。
梁昌新说,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对北京的影响并不大,北京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很低,北京会保持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改变。对于户籍人口的增长,本市压力较大。在这方面,本市在去年底已暂停小城镇户口的办理,并将清理相关的规定,还将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区域合作等办法,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
对流动人口的调控问题,梁昌新说,主要思路就是要寓管理于服务。其中,第一个办法就是要规范出租用房管理。流动人口来到北京后,要考虑他的住房安全、住房面积、卫生标准等,改善流动人口在北京的居住环境。环境改善的同时,居住门槛也就自然提高。此外,本市将把主要管理对象转为管出租房屋。私搭乱建的不能住人,地下室也要清理整顿。目前,市建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出租房屋的管理办法。
第二个办法就是改变暂住证的单一管理功能,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流动人口只有办理暂住证才能买房、买车,子女才能入学,办理暂住证是享受这些服务的前提。这样既能服务好流动人口,又有利于政府部门掌握流动人口现状,做好各方面的调控和规划。
梁昌新还介绍说,本市将建立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社区和农村建立一个渠道,了解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对话·市计生委主任邓行舟
建信息卡解决流动人口计生问题
就北京人口调控问题,记者于1月13日采访了市计生委主任邓行舟。邓行舟称,本市计生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今后五年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比较艰巨。
人口规模调控任务艰巨
记者:北京“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将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有效调控首都人口发展。今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启之年,调控人口规模的问题备受关注。这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邓行舟:本市的计生工作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但应当看到,我们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全市人口总规模调控任务比较艰巨。目前,大人口观念已经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全社会都非常重视人口问题。
城市定位等因素影响规划
记者:新形势都有哪些?
邓行舟:按照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城市定位,北京市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那么,我们就要根据这个城市定位来做具体的人口规划;此外,按照一个月前发布的经济普查结果,本市人均GDP增加1457美元,达到4970美元,这一统计结果的变化也会对人口问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殖健康网下月试运行
记者:面对这些新情况,计生工作有哪些新思路?
邓行舟:核心当然还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此外,我们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比如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保持性别比正常、对流动人口做好服务与管理等,我们还要提前规划老龄社会到来的有关政策问题。
记者:具体措施有哪些?
邓行舟:我们已建成比较成熟的全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对于收集、处理、分析育龄妇女信息提供了保障。此外,生殖健康网站等措施正在筹划。北京市生殖健康网站拟在今年2月试运行,届时将向市民提供生育等科普知识服务。
外来育龄妇女要建信息卡片
记者:流动人口的计生问题一直是个难点,也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强化这一块的工作?
邓行舟:要把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对待,服务和管理都要跟上。出租房屋、招用外地工、提供经营场所等都要设立专兼职的信息管理员,进行分片包干,及时反映管片内的问题。对外来育龄妇女要建立信息卡片,与常住人口一样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并定期定点为她们进行孕检服务。本报记者 陶婵
■链接
北京人口发展新特点
北京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早在1998年就已经降到1‰以下。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是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从1949年(按现行区划统计)到2004年的5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9.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3%。尤其是在1991年-2004年间,北京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为外来人口提供了大量适宜的就业岗位;在全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
二是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差异大。近一半的常住人口集中在近郊区。2004年底,北京市4个城区常住人口为200.4万人,占13.4%;4个近郊区为727.2万人,占48.7%;10个远郊区县为565.1万人,占37.9%。从人口密度看,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8人,地区分布呈梯度变化,即城区人口密度最高,为23008人/平方公里;近郊区次之,为5669人/平方公里;远郊区县最低,每平方公里只有366人。城区的人口密度是近郊区的4倍、远郊区县的63倍;近郊区的人口密度是远郊区县的15倍。
三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据测算,2003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9.7%。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口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据北京市计生委网站)
■对话·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
三座新城不会成为“睡城”
除了控制人口机械性增长之外,调整人口分布也是人口调控的重要方面。就此,记者于1月13日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丁向阳进行了采访。丁向阳表示,新城将起到对中心城区人口进行疏解的作用。
人口管理将出系列措施
记者:为何要对人口规模实行调控?
丁向阳:人口问题,对于北京来说太重要了!它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关系到北京的资源使用、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及发展问题。在城市人口的管理上,我们将出台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并根据“十一五”期间的安排予以具体落实。
新城不会成为“睡城”
记者:新城建设在调控城市人口方面将起到什么作用?
丁向阳:新城将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这在我们的新城规划中给予了充分考虑。新城对人口的疏解功能要根据每个新城的区域资源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水平来决定。
记者:将人口疏解到新城,是让这些转移的人口到新城就业,还是在新城居住?
丁向阳:将更多核心区的人口转移到新城,是有限制的。首先要考虑各个新城产业的发展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比例,适应这些人口在新城就业,而不是大家都迁过去形成“睡城”,大早上再跑到城里来上班。
我们希望在新城就业的70%人口是在新城生活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新城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的建设。
旅游娱乐吸引市民迁新城
记者:利用新城调控人口是政府的设想,但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愿意到新城居住生活?
丁向阳:我们将来还会在新城规划旅游、娱乐等设施,新城产业发展都会顾及到这些方面。当然还会有完善的医疗、教育等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
奥运前期主建新城道路
记者:新城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重点是什么?
丁向阳:近期重点做通州、顺义、亦庄三个新城的建设。至于建设目标,我们提出三句话:5年打基础,10年成系统,15年上台阶。如果在时间上再分的话,那就是在2008年之前,主要做新城大的规划、标准、基本功能的建设,这期间要启动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要加大通州、顺义、亦庄这些地区的道路建设。另外,水电气的建设也要加快。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2008年之后就要大规模地开展建设。
本报记者 郭爱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