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历经7年太空跋涉 美国宇航局的彗星探测器今天要回到地球 已从“狂野二号”上首次成功采集微粒———
历经7年的太空跋涉,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今天要回到地球。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星尘”号于今天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内降落。 一旦成功着陆,这将是人类首次从彗星成功采集星际尘埃。届时,来自彗星的第一手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太阳系的起源之谜。
本报记者今晨连线得知,目前犹他州天气不太好,晚上会有降雪,但对飞行器回收影响不大。
返航
速度比子弹快10倍
据NASA公布的消息,运载着从“狂野二号”彗星上收集到的星际尘埃和彗星微粒,“星尘”号探测器将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5日凌晨5时12分(北京时间今天18时12分左右)返回地球。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星尘”号将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
在这个瞬间,“星尘”号将创造人类技术之最:它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46440公里,比子弹还快10倍。该飞行速度打破人类飞行史上人造飞行器速度的最高纪录。回家“坐”直升机或搭车
“星尘”号着陆以后,美国宇航局将先对它简单维修,然后把它暂时运到一个清洁室里,再择日运回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
据美国宇航局内部人士介绍,如果天气情况允许,“星尘”号将有幸“坐”着直升机回休斯敦,但是如果天气不好,如出现多雪多风的天气,它就不得不搭载货车等公路交通工具回家。
研究
有助揭太阳系起源
运到约翰逊太空中心后,科学家将打开紧锁的太空舱,研究里面的彗星尘埃和星际样本。科学家相信,“星尘”号将携带回上千个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所以只能在显微镜下研究。
由“星尘”号探测器带回来的“狂野二号”彗星样本,将帮助科学家揭开彗星和太阳系起源的秘密,成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第一手物质材料。
“星尘”项目负责人唐·布朗李博士说:“这颗彗星在太阳系边缘形成,位于冥王星以外的地方,它一直呆在那个宇宙角落里,直到最近才进入太阳系内部。”因此,“我们相当于带回了几十亿年前的太阳系样本。”
协力
号召人帮忙找粒子
为了更好地观察“星尘”号带回的礼物,美国宇航局广发“英雄帖”,号召一些计算机专家和天文爱好者加入搜寻粒子的队伍中。
据介绍,参加者获得许可后,可以从网上获得一个虚拟的显微镜,从照片中寻找粒子。美国宇航局希望征集到3万个小时人力,对粒子图片进行4次全面审核。
预案
无法降落就再等4年
不过,美国宇航局的官员称,他们已做了两手准备,避免重蹈“起源”号探测器重力感应系统失灵而导致坠毁的覆辙。
科学家们表示,如果临近降落之时再出现什么问题,地面工程师将紧急命令母飞船重新点火,将“星尘”号太空舱带回轨道。这样一来,“星尘”号的回家日期就不得不再向后延期4年。
连线-最新进展
降落天气不好不过影响不大
今天凌晨,“星尘”号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唐·布朗李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们原本预想天气能够好一些,但不幸的是,现在(当地时间14日中午)犹他州盐湖城回收点的天气为阴天且有风,天气预报还说当地时间晚上会有降雪。”不过,他说,不太理想的天气对于飞行器的回收“不是一个大问题”。下一页>>
新闻背景
“扫帚星”彗星
彗星,俗称“扫帚星”。是太阳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天体之一,形成时间约在距今46亿年前。科学家认为,彗星是行星形成后的残留物,由宇宙尘埃和冰组成,彗星碰撞可以帮助地球形成水分,而水是产生生命的首要条件。因此采集彗星样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回答一些涉及太阳系起源的基础性问题。
“狂野二号”彗星
“狂野二号”彗星是瑞士天文学家保罗·怀尔德1978年首次发现的。它迄今仅围绕太阳飞行过5圈,绝大部分原始尘埃和气体保存完好。
新闻对比
“星尘”号采样与“深度撞击”
说起研究彗星,人们会想起2005年7月4日的“深度撞击”。
与“星尘”号相比,二者的区别最大在于研究对象。“深度撞击”号旨在撞开彗星的彗核,通过遥感研究彗星内部。而“星尘”号是带回彗星样本,研究实实在在的彗星物质,并揭开彗星粒子的真面目。
新闻回放
“星尘”号七年历程
1999年2月7日,“星尘”号太空船发射
1999年-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彗星。在这个期间,“星尘”号曾飞向木星
2004年1月2日,和“狂野二号”彗星亲密接触,并深入到距彗星核将近241公里的彗星内部,捕获彗星内部的尘埃微粒
2006年1月15日,“星尘”号回地球
新闻特写
“星尘”号采集尘埃华裔科学家立大功
据了解,参与“星尘”号探测计划的有一名华裔科学家,他叫邹哲,是美国国家宇航局喷射推进实验室(JPL)的科学家,也是“星尘”号作业方案的设计师兼副首席发言人。
“星尘”号是邹哲提出的第13个太空探险计划。早在1981年,邹哲就产生了采集彗星尘埃的构想,1994年被美国太空总署(NASA)采纳。
他一直潜心研究于怎样从彗星中完整地捕获高速率运转的尘埃微粒,将气凝胶用于吸收星尘的仪器就是邹哲多年研究、设计的技术成果。他可谓“星尘”号探测计划的头号功臣。
对于此次“星尘”号计划,邹哲表示,真正采集彗星样本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2.7分钟,但必须经过7年漫长等待。他为这项太空计划殚精竭虑,面对投入研究心血的太空计划即将完成,邹哲表示既兴奋又紧张。
连线-华裔科学家
“星尘”号计划已经25年
华裔科学家邹哲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星尘’号的返回对于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从当年提出设想到现在,我已经等了25年。”
邹哲向记者介绍了“星尘”号返回的最新情况。他说,科学家们将于美国当地时间今天晚上11时作出最后决定,看是否将样本与太空船分开降落。
邹哲透露说,按计划,美国当地时间1月17日晚8时许,即可第一次看到“星尘”号带回的样本。
谈起邹哲,唐·布朗李博士高兴地说:“邹哲先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好伙伴。”另据介绍,在这一项目中,还有位名为陈婉燕(音)的华裔女科学家,她是飞船轨道的设计者之一。<<下一页>>
历经7年太空跋涉 美国宇航局的彗星探测器今天要回到地球 已从“狂野二号”上首次成功采集微粒———
历经7年的太空跋涉,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今天要回到地球。据美联社等媒体报道,“星尘”号于今天在美国犹他州沙漠内降落。一旦成功着陆,这将是人类首次从彗星成功采集星际尘埃。届时,来自彗星的第一手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揭开太阳系的起源之谜。
本报记者今晨连线得知,目前犹他州天气不太好,晚上会有降雪,但对飞行器回收影响不大。
返航
速度比子弹快10倍
据NASA公布的消息,运载着从“狂野二号”彗星上收集到的星际尘埃和彗星微粒,“星尘”号探测器将于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5日凌晨5时12分(北京时间今天18时12分左右)返回地球。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星尘”号将以极快的速度穿越大气层。
在这个瞬间,“星尘”号将创造人类技术之最:它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46440公里,比子弹还快10倍。该飞行速度打破人类飞行史上人造飞行器速度的最高纪录。回家“坐”直升机或搭车
“星尘”号着陆以后,美国宇航局将先对它简单维修,然后把它暂时运到一个清洁室里,再择日运回位于休斯敦的约翰逊太空中心。
据美国宇航局内部人士介绍,如果天气情况允许,“星尘”号将有幸“坐”着直升机回休斯敦,但是如果天气不好,如出现多雪多风的天气,它就不得不搭载货车等公路交通工具回家。
研究
有助揭太阳系起源
运到约翰逊太空中心后,科学家将打开紧锁的太空舱,研究里面的彗星尘埃和星际样本。科学家相信,“星尘”号将携带回上千个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所以只能在显微镜下研究。
由“星尘”号探测器带回来的“狂野二号”彗星样本,将帮助科学家揭开彗星和太阳系起源的秘密,成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第一手物质材料。
“星尘”项目负责人唐·布朗李博士说:“这颗彗星在太阳系边缘形成,位于冥王星以外的地方,它一直呆在那个宇宙角落里,直到最近才进入太阳系内部。”因此,“我们相当于带回了几十亿年前的太阳系样本。”
协力
号召人帮忙找粒子
为了更好地观察“星尘”号带回的礼物,美国宇航局广发“英雄帖”,号召一些计算机专家和天文爱好者加入搜寻粒子的队伍中。
据介绍,参加者获得许可后,可以从网上获得一个虚拟的显微镜,从照片中寻找粒子。美国宇航局希望征集到3万个小时人力,对粒子图片进行4次全面审核。
预案
无法降落就再等4年
不过,美国宇航局的官员称,他们已做了两手准备,避免重蹈“起源”号探测器重力感应系统失灵而导致坠毁的覆辙。
科学家们表示,如果临近降落之时再出现什么问题,地面工程师将紧急命令母飞船重新点火,将“星尘”号太空舱带回轨道。这样一来,“星尘”号的回家日期就不得不再向后延期4年。
连线-最新进展
降落天气不好不过影响不大
今天凌晨,“星尘”号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唐·布朗李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们原本预想天气能够好一些,但不幸的是,现在(当地时间14日中午)犹他州盐湖城回收点的天气为阴天且有风,天气预报还说当地时间晚上会有降雪。”不过,他说,不太理想的天气对于飞行器的回收“不是一个大问题”。
新闻背景
“扫帚星”彗星
彗星,俗称“扫帚星”。是太阳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天体之一,形成时间约在距今46亿年前。科学家认为,彗星是行星形成后的残留物,由宇宙尘埃和冰组成,彗星碰撞可以帮助地球形成水分,而水是产生生命的首要条件。因此采集彗星样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回答一些涉及太阳系起源的基础性问题。
“狂野二号”彗星
“狂野二号”彗星是瑞士天文学家保罗·怀尔德1978年首次发现的。它迄今仅围绕太阳飞行过5圈,绝大部分原始尘埃和气体保存完好。
新闻对比
“星尘”号采样与“深度撞击”
说起研究彗星,人们会想起2005年7月4日的“深度撞击”。
与“星尘”号相比,二者的区别最大在于研究对象。“深度撞击”号旨在撞开彗星的彗核,通过遥感研究彗星内部。而“星尘”号是带回彗星样本,研究实实在在的彗星物质,并揭开彗星粒子的真面目。
新闻回放
“星尘”号七年历程
1999年2月7日,“星尘”号太空船发射
1999年-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彗星。在这个期间,“星尘”号曾飞向木星
2004年1月2日,和“狂野二号”彗星亲密接触,并深入到距彗星核将近241公里的彗星内部,捕获彗星内部的尘埃微粒
2006年1月15日,“星尘”号回地球
新闻特写
“星尘”号采集尘埃华裔科学家立大功
据了解,参与“星尘”号探测计划的有一名华裔科学家,他叫邹哲,是美国国家宇航局喷射推进实验室(JPL)的科学家,也是“星尘”号作业方案的设计师兼副首席发言人。
“星尘”号是邹哲提出的第13个太空探险计划。早在1981年,邹哲就产生了采集彗星尘埃的构想,1994年被美国太空总署(NASA)采纳。
他一直潜心研究于怎样从彗星中完整地捕获高速率运转的尘埃微粒,将气凝胶用于吸收星尘的仪器就是邹哲多年研究、设计的技术成果。他可谓“星尘”号探测计划的头号功臣。
对于此次“星尘”号计划,邹哲表示,真正采集彗星样本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2.7分钟,但必须经过7年漫长等待。他为这项太空计划殚精竭虑,面对投入研究心血的太空计划即将完成,邹哲表示既兴奋又紧张。
连线-华裔科学家
“星尘”号计划已经25年
华裔科学家邹哲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星尘’号的返回对于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从当年提出设想到现在,我已经等了25年。”
邹哲向记者介绍了“星尘”号返回的最新情况。他说,科学家们将于美国当地时间今天晚上11时作出最后决定,看是否将样本与太空船分开降落。
邹哲透露说,按计划,美国当地时间1月17日晚8时许,即可第一次看到“星尘”号带回的样本。
谈起邹哲,唐·布朗李博士高兴地说:“邹哲先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好伙伴。”另据介绍,在这一项目中,还有位名为陈婉燕(音)的华裔女科学家,她是飞船轨道的设计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