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咋过有新意,本报请你来创意
在儿时的记忆中,春节就是一顿美餐、一件新衣服,一张崭新的压岁钱……这些在今天看似简单不过的东西,却是那时的人们对于春节最幸福的期盼。但在随时可以穿新衣、吃美食的今天,这样的春节已很难找到快乐的理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春节越来越没过头了:春节就是长途奔袭赶回家,春节就是发给小孩压岁钱,春节就是一顿年夜饭+一台春晚,春节甚至就是几天里大吃大喝,打牌斗地主而已……如果说圣诞节是狂欢,中秋节是团圆,那么春节该是什么?在传统与新锐,陈规与个性之间,春节是该固守传统,还是赋予张扬个性的内涵?
搜寻记忆
以前的春节好甜蜜
不同年代的人对春节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试图搜寻从上个世纪人们关于春节最深刻的记忆。
50年代
冯水木:1940年出生、省作协会员
关键词:红萝卜、理发、打扬尘
“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从冬天开始,每次吃红萝卜的时候都要念一遍这首民谣。以冬至为界限,冬至一过,理发店全都收双倍价钱,因为民间有“年尾不留发,节后不剃头”的习俗。腊月十四那天,是“打扬尘”的日子,大人小孩都拿着鸡毛掸子扫遍屋里每个角落,扬起满屋的灰尘。
60年代
寒露:1965年出生、电视台编导
关键词:新衣服
小时候快过年的时候,爸妈都要带我去裁缝铺做新衣服,大年三十晚上放在枕头边,初一才能穿。我闻着新布料的香味,兴奋得睡不着觉。过年的时候,街上好多人,大家都穿着大红的衣服,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都会微笑着互道“新年好”。
70年代
许奕:1977年出生、动漫玩家
关键词:压岁钱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大年初一,我们几个小孩一起,两人抬一个竹篮,到亲戚家挨家拜年。敲开一家的门,就齐声作揖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亲戚就会把压岁钱放到竹篮里。一圈走下来,竹篮里往往有好多花花绿绿的钱,我们每次都是美滋滋地飞奔回家“分赃”。
80年代:
宋力:1981年出生、户外运动爱好者
关键词:包饺子
一想到春节,我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大家子人,包括叔叔、姑姑、爷爷、奶奶围在一起包饺子,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快要12点时就煮饺子,饺子香得呀,吃得我满嘴都是油。新年钟声一敲响,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90年代:
韩佳利:1997年出生、小学四年级学生
关键词:放鞭炮
春节最好玩的是放鞭炮,鞭炮一点燃就“砰砰”地响。以前我还不敢放鞭炮,看着胆子大的男孩子一直拿着鞭炮,快烧到手指了才扔出去,好羡慕他们。现在我也学会放鞭炮了,我觉得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很好玩。
通过对不同年代人们的访问,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接近,关于春节记忆的关键词越来越少。年龄大一些的人说起春节,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年轻的一辈对于春节的记忆只剩下年夜饭、放鞭炮。我们试想,到了21世纪,出生于00年代、10年代、20年代……50年后、100年后,关于春节的记忆会不会有封存的那一天?
年年过年
现在少了些“盼头”
“其实春节早在西汉时期已经形成节日的习俗了。”省民俗学会秘书长、四川大学教授毛建华说。据他介绍,春节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三个:一是祈年祭天,人们庆祝丰收,祭拜五谷之神、上苍,希望来年人寿年丰;二是合家团圆,辛苦了一年的一家人不管身处何地,在春节到来之时都要相聚团圆,共享亲情;三是娱乐庆祝,春节期间人们都要吃好耍好,庆祝新年到来。由于社会的变化,在春节的三个文化内涵中,祈年祭天逐渐淡化,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到踪影。但合家团圆、娱乐庆祝不但没有淡化,反而愈演愈烈。
“以前成都的春节从腊月廿三就开始过了。”毛教授说,从腊月廿三祭灶神开始,人们就为过年忙开了,熏腊肉、香肠,农村忙着杀年猪,打扬尘、洗澡、理发,都是为过年作准备。成都大街小巷都用红花、彩灯装点“过街牌坊”,家家户户都要吊起灯笼,小孩子最喜欢去科甲巷逛,因为那里有数不清的笑头和尚、兔儿灯、拨浪鼓、木头枪……
而这些习俗现在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腊肉、香肠想吃随时可以吃,新衣服天天可以穿,春节少了一些“盼头”。对此,毛教授认为,以前春节的过法是为适应农耕社会而存在,随着社会发展,势必被人们淘汰,这很正常。而关于春节一些新的过法未成气候,这应该就是人们对春节记忆越来越少的原因所在。
春节咋过
各各有主张
“你最想怎样过春节?”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20名不同阶层、年龄在18—45岁左右的成都市民,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可以分成三派,很有意思。
A、怀旧派:喜欢最传统的过法
有30%的年轻人喜欢最传统的过法,希望有舞狮、耍龙等这些民间传统节目,街上到处挂满灯笼,有很浓厚的传统春节气氛。最不喜欢现在的一些过法,除了吃喝就是打麻将、斗地主,感觉无聊之极。
B、温情派:希望与家人、爱人、朋友过
有50%的年轻人希望春节7天大部分时间和家人一起过,另外的时间和爱人、朋友在一起。他们认为,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带上家人、朋友出去旅游,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心情都是不错的选择。
C、无厘头派:借春节张扬个性
“春节最好让我穿特警服去值勤。”“春节七天,我最想去加勒比海岸,做一盘资格的土著人,哈哈!”
有20%的年轻人想法很无厘头,他们希望借春节张扬个性,体现纯粹娱乐的精神。
社会学家胡光伟认为,这些年轻人按自己的想法过春节,在传统的形式上创新,对此应持宽容的态度。“春节的过法就是要创新,过节就是图个轻松,只要不违反法律、伦理道德,越创新越好。”胡说。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点,春节是全世界最隆重、参与人员最多的节日,这是任何节日都无法取代的。”毛建华说,国外的圣诞节,拥有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具有动漫色彩,很好包装的载体,而我们的春节,在包装方面比较弱。好在现在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在北方,舞狮、踩高跷、划旱船这些传统习俗在春节期间都又流行起来。在成都,我们也可以建一些文化街区,像锦里、宽窄巷子一样的街道,原封不动地保留春节最原始的元素,填补一些怀旧的人希望找回童年记忆的梦想,也让年轻一代认识传统文化。
记者李欣忆实习生王容
春节怎么过?我有我主张!
今年春节怎么过?不拘泥于传统,不受缚于条条框框,讲出你的创意,秀出你的个性。读者城市不限,职业不限,只要你有个春节的好创意,请在今天至18日,拨打热线电话86969110,或发邮箱至sin-cere_1982@163.com。我们将请专家点评你的创意,按创意指数、洋气指数、文化指数、推广指数等为你打分,并将最终评出三个最有创意的方案。还等什么,打电话吧!春节怎么过,我有我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