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在全国的第100家连锁餐厅前不久落地广州,这也是中式快餐品牌首次突破直营连锁百店大关。有业内专家认为,“真功夫”扩展如此快速,是与其近年及时作出战略调整,并早在1997年就解决了“标准化”问题有很大关系。 由此,中式快餐标准化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尤其是业界的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国内中式快餐占整个快餐市场份额高达85%,但其平均营业额却不足麦当劳的一百六十分之一,整体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国际洋快餐。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式快餐的发展不敌洋快餐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式快餐一直缺乏有效的标准化支撑体系,因此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标准化对于连锁企业来说,等同于产品模型与制造性企业的关系,只有确定一个模型,才可以不断复制。而中华餐饮博大精深、口味多样,这反而成了标准化的阻碍,如烹饪的温度、过程、技术都无法量化,全凭厨师掌握火候,做出来的菜肴也就千人千面。
目前,不少中式快餐企业也意识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开始对产品原料、生产程序都实行标准化管理,还有的企业把每个产品的炒、蒸、焖等过程都流程化,可以做到即使是没有厨艺经验的人,在被招聘后经过培训,也可做出相对稳定的产品。但如果厨师离开了公司,餐厅又得重新培养人才。这类标准化只是实现了把一个人培养成厨师的标准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厨师,还不能称之为标准化。
在长达8年的中式快餐经营摸索中,“真功夫”对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改进,并总结出一套“标准深化”体系,即从生产操作到管理生产的方法与流程都实行标准化。
据介绍,“真功夫”根据中式快餐不同产品的特质,分成不同的生产岗位,如蒸饭、蒸排骨、蒸汤等不同的生产岗位,而每个岗位又有不同的岗位设备与用具,并且有不同的生产操作、管理流程,而所有生产操作、管理流程都必须要标准化。从1997年到2000年,“真功夫”费了很大心血,结合生产与管理流程,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系,并在1999年出台了9册厚厚的《营运手册》,对各项运营细节及岗位都形成至高无上的标准,涉及原料采购、加工、配送、烹饪、店面装修、人才选拔等所有环节。
业界普遍认为,本土快餐只有完成这种标准深化,中式快餐才能从单店往多店发展、从小型企业往大型企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