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武昌秦原路的一根烟囱武昌徐家朋处于居民区内的两根烟囱
武汉城区共有燃煤锅炉3000余台,烟囱2000余根,每年排放的烟尘如果用5吨卡车拖运,要拖一万车,车队可沿内环线排两圈。
高耸的烟囱曾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和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但滚滚黑烟搅脏了江城的空气。作为“蓝天工程”的四大举措之一,武汉今年将要拔除100根黑烟囱。
市长举报黑烟囱
今年要拔一百根
昨日上午,随着一声脆亮的巨响,长江二桥武昌下桥处左侧,一根高35米的烟囱轰然倒下。
这根烟囱属于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使用已近20年。环保部门透露,武汉市长李宪生曾“举报”过这根烟囱。
去年10月10日,李宪生途经长江二桥武昌方向下桥处,发现桥下有一根烟囱冒出黑烟。回到办公室后,李宪生向环保部门进行了“举报”。
武汉市环保部门调查后发现,问题出在武昌南机务段2台4吨锅炉,由于燃煤质量差、除尘器年久失修等原因,烟囱经常冒出黑烟。
经环保部门现场检测,该锅炉烟尘和烟气排放均超标,既破坏大气环境,又影响居民生活,遂依法要求其整改并停止污染。
为此,市环保局先后4次到现场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检修除尘器、更换清洁燃料等整改措施。在整改中,武昌南机务段也认识到,该烟囱位于烟尘控制区内和窗口地段,“黑烟”确实影响武汉形象,遂决定将2台4吨锅炉永久停用,并向武汉铁路局申请报废。拆除后,该位置将被一套10吨容量的太阳能热水器取代。
新年伊始,武汉市环保部门借大气环境整治之机,彻底拔除了这根扎眼的黑烟囱。
它的终结,拉开了武汉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改善大气环境”工作的序幕,也打响了武汉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拔烟囱”行动的“第一枪”。
按照计划,武汉市今年将“消灭”100根此类黑烟囱。
昔日标志景观
如今大煞风景
翻开近期环保部门和本报的投诉本,一桩桩与烟囱有关的投诉扑面而来。
“洪山区青菱乡沙发材料市场旁有几个烟囱,每天大量排放废烟,污染严重。”
“青山区美地家园14栋楼下有一家饭店,烟囱正对着14栋55号排放油烟。”
“青山区新沟桥21街34门旁有一个简陋澡堂,锅炉烟囱的灰到处飞,附近居民不能开窗,也不能晒衣被。”
……
这些被市民视作“污染杀手”的烟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在更早的时候,它们被视为工业文明的“象征”和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当时,煤是江城主要的能源,大到冶炼、供暖,小到喝水、吃饭,全靠各种小锅炉供应,全市烟囱的数量曾多达近万个。
武汉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白保柱回忆说,在当时,“城市处处冒烟”是一座城市的无上光荣。举目望去,天际线上最显眼的建筑就是林立的烟囱。
因历史布局等原因,武汉的工厂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与住宅、商业、学校杂处,“烟囱与高楼大厦并立”成为不少地段的“风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度辉煌的烟囱,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日渐尴尬———“风景”成为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污染源和城市景观的疵点,市民对此颇有怨言。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管管烟囱黑烟”的提案不断。
2000根烟囱
一万车烟尘
据武汉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白保柱介绍,初步统计,目前中心城区、武汉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范围内共有燃煤锅炉3000余台,相应的烟囱达2000余根,锅炉、窑炉、茶水炉、热水炉、大灶等不一而足。
这些燃煤锅炉中,除工业使用外,主要是职工食堂、小浴池等,秋、冬季使用较多。由于煤质较差、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污染治理设施老化等原因,导致冒黑烟的现象发生,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武汉市环保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武汉市能源结构仍然以燃煤为主。全市共排放二氧化硫13.58万吨,烟尘5.15万吨,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来自燃煤锅炉。如果用5吨卡车拖运,仅烟尘就要拖一万车之多,车队可围内环线排两圈。
此外,烟囱带来的“意外”更是令人惊心:去年9月17日,位于汉口唐蔡路的武汉小天鹅洗衣机厂内,一根使用了10余年的烟囱,因严重老化,突然折断,一头“栽”进隔壁一个居民小区内。所幸的是,当时附近没人。
并非一炸了之
鼓励锅炉改燃
在上周召开的武汉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政府公开承诺2006年将为市民办理十件实事,大气质量整治位列其中,显示出政府对整治黑烟的决心。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政府也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锅炉改燃。
武汉市环保部门介绍说,列入整治计划的100个烟囱并非全部“一炸了之”,而是以优化能源结构为主,采取拆除、关闭、改燃、治理等多种综合措施。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锅炉将通过“改燃”来实现环保治理。
据了解,从1994年起,武汉市便对部分工业企业实行搬迁改造,大量“黑烟囱”在城区消失。随着一些工业企业陆续外迁,中心城区的黑烟囱将越来越少,但有一部分烟囱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留在城中,其只有通过“改燃”才能实现不扰民。
改燃虽有难
要暖更要亮
武汉市环保部门决定,将内环线以内、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东湖风景区等4片区域,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的燃煤锅炉将改用清洁燃料。
据初步统计,内环线内70台燃煤锅炉中,目前周边尚无天然气管网的有18台,另52台虽配有天然气干管,但目前没有铺设入户管道。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介绍,入户管道铺设费用由各单位自己承担,由于离天然气干管有一定的距离,除开锅炉本体改造,仅仅铺设入户管道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内环线内这些锅炉均分布在老城区,居民稠密,地形复杂,管道铺设的难度也很大,一年之内完成几乎不可能。
再则,眼下燃油价格居高不下,改用燃油锅炉很多单位难以承受,前几年改燃的锅炉也发生过“烧不起油”而被迫停用或重新烧煤的现象。
此外,老城区居民密度大,基础设施不健全,使用燃油锅炉,安全隐患大。如果改用电锅炉,除了费用较高外,在用电高峰时也得不到保障。
武汉市环保部门称,今年治理大气环境的行动仅仅只是个开端,江城市民要过上“处处如东湖,天天气清爽”,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大措施扮蓝江城天空
武汉市环保局副局长谢昉透露,“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拆除黑烟囱只是其中的第一步。具体地说,就是以优化能源结构为主,四大综合措施并举,确保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是消灭位于风景名胜区、居民稠密区、文教区、景观路段、交通干道两侧等敏感区域内100根冒黑烟的烟囱。
二是采取取缔、转向、治理等措施,综合整治居民社区内500家油烟噪声扰民点源。
三是改造500台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
四是中心城区内禁止露天焚烧树叶、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同时严格控制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扬尘污染。
谢昉说,通过这些举措,武汉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有望大大改善,市民呼吸到清新空气(空气质量达到“良”或“优”)的日子将超过70%。
城市面孔时代足音楚人
几十年前,我们建烟囱,几十年后,我们拆烟囱;从前建它,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今拆它,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与拆的背后,是时代的巨大变迁和城市不懈前行的脚步,折射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达一个新高度,人们对生活质量及经济发展的追求越来越走向科技化、环保化、现代化。
在武汉市之前,全国不少城市已开始“拆烟囱”。武汉如今打响“拆烟囱”大战,目的是还市民一方清净乐土,还城市一片纯净蓝天,这无疑是造福市民、推动城市整体发展的大好事。新年伊始,传来这一喜讯,令人振奋,江城的碧水蓝天仿佛跃然眼前。
一年内整治100根黑烟囱,算起来,平均3天半就要整治一根,时间紧迫,难度不小。拆除一根烟囱将调整多方利益,还涉及到技术、安全问题等。好事还需办好,办好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有关部门当拿出决心,坚决治理,同时讲究方法,兼顾、协调实际。黑烟囱的主人,不妨向武昌南机务段学习,从大局出发,为造一个水碧天蓝的和谐江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