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人大原副主任范肖梅、现任副主任陈再生率领,省民政厅牵头的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团,从2002年至今,共为凤县协调各类发展项目63个,协调资金3948.96万元,极大地加快了凤县的脱贫步伐。请看——
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从2002年开始,先后由省人大原副主任范肖梅、现任副主任陈再生率领,省民政厅牵头,华商报社、长安大学、大唐电信、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宝鸡直属库、省福利彩票管理中心、省残联、省假肢中心、省糖酒副食总公司、宝鸡市供电局10家单位组成的省“两联一包”扶贫团,到凤县开展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四年来,在范肖梅、陈再生副主任的高度重视下,省“两联一包”扶贫团先后为凤县协调各类项目63个,资金3948.96万元,其中落实到位资金1508.2万元,为包扶村投入资金301.75万元,扶持发展项目41个,为贫困群众捐赠衣物7500件,捐赠学习用品28440件。这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凤县县域经济的发展。2006年元旦前夕,记者专程赶赴凤县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采访和解读,并从中找到了新时期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答案。
解读之一: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需领导重视,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握成拳头。省扶贫团这几年充分发挥“酵母”作用,将扶贫拓展到了二十几个省直部门,形成了“捆绑式”的扶贫机制。
省“两联一包”扶贫团把“积极为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出主意、想办法,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作为中心工作,努力创新机制,落实包扶责任,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联系凤县的省人大范肖梅和陈再生两位副主任,多次深入到凤县的村组、农户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县、乡、村和贫困群众梳理发展思路,制定工作措施,落实项目资金,同时还以扶贫团为“酵母”,将扶贫拓展到了二十几个省直部门,先后协调这些部门和各包扶单位33名厅级领导干部、48名处级干部参与了凤县的扶贫工作。10家包扶单位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班子,确定了负责“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专门人员。作为牵头单位的省民政厅更是率先垂范。陈再生同志2003年调任省人大副主任后,民政厅及时调整补充了厅扶贫小组,坚持原任领导所定工作方案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并连续派出两名高素质的处级干部在凤县挂职主抓“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四年来,范肖梅和陈再生两位副主任先后主持召开了6次“两联一包”扶贫联席会议,邀请杨凌示范区的一些专家、教授和企业家来到凤县,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高了凤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
解读之二:做好扶贫工作必需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制定好科学的包扶规划。陈再生副主任帮十里店村制定的“五个一”扶贫规划,使村民们偿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在摸清包扶村贫困状况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省扶贫团与凤县的县、乡、村干部共同协商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长、中、短期规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帮扶工作。2002年,陈再生副主任带领省民政厅多位领导在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考察期间,与县、乡、村干部一起算收入,为村上确定了“每户发展5亩花椒,每户出售1头商品畜,每户种植1亩中药材,每户养10只鸡,每户输出1个劳务”的“五个一”扶贫开发规划,制定了年度扶贫目标,先后提出了发展花椒、药材深加工以及沼气建设等内容,解决了主导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西安大唐电信公司、华商报社、长安大学等包扶单位也分别围绕凤县的脱贫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包扶计划,这些计划科学合理,使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四年来,通过各包扶单位的支持帮助,各村的扶贫规划全部得到较好实施。
解读之三:做好扶贫工作必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省扶贫团这几年为凤县协调各类项目63个,改变了包扶村的村容村貌,极大振奋了凤县人的脱贫致富精神。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导致凤县群众生活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年来,省扶贫团对包扶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给予了极大地关注,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各包扶单位纷纷倾注财力、物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累计修建学校2个,新建人畜饮水及灌溉工程4处,整修农村道路31公里,新建桥梁8座,解决了1800人的饮水困难和3700人的行路难问题。在抓好联乡包村扶贫的同时,省扶贫团还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为凤县争取了县医院改造、乡村路桥水毁工程修复、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和动物公路检疫站、人畜饮水灌溉、黄羊品种改良、花椒规范化种植、生漆种植、凤州中学教学楼、黄牛铺中学实验楼等一大批关系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工程项目,共计投入资金达1508.2万元。
解读之四:做好扶贫工作必需因地制宜,培育扶持当地主导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省扶贫团在具体扶贫实践中,完善落实了凤县的发展规划,使“大红袍”凤椒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加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省扶贫团始终着眼于贫困农户的长远脱贫增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各包扶单位围绕凤县确定的花椒、药材、畜牧三大特色产业,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经过四年的努力,一些特色产业已逐步发挥效益,部分贫困农户也通过产业扶贫走上了富裕道路。在陈再生副主任和省民政厅的帮助下,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坚持不懈地实施“五个一”产业发展规划,使花椒产业迅速扩大,成为凤县的花椒产业重点村之一。2005年,村上花椒已发展到1500亩,人均2.2亩,人均收入达1660多元,全村花椒收入上万元的10余户,全村贫困人口由包扶前的77%下降到7%。大唐电信公司、省福彩中心、省残联等单位包扶村的畜牧、药材等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省上联系领导及各包扶单位还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厅局领导为产业发展提建议、想办法,华商报社还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主动介入凤县首届花椒节的宣传,提升了凤椒的知名度。
解读之五:做好扶贫工作必需采取扶资金与扶志气、扶智力、扶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断掉群众思想上的“穷根”,使扶贫与群众寻求脱贫有机结合。
按照“启发式、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省扶贫团积极采取扶资金与扶志气、扶智力、扶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主动性。凤县自然灾害频繁,陈再生副主任及省民政厅一直十分重视凤县救灾工作,心系贫困灾民,先后为凤县协调救灾资金55万元,解决了1654户,4867人的生活困难和83户灾民的建房困难。省福彩中心、省假肢中心等包扶单位也分别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送温暖活动,帮助贫困人口渡过了难关。省民政厅、华商报社除了为村上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外,还始终把支持村办小学和关心贫困户子女接受教育放在心上,分别投入40万元和20万元援建了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小学、黄牛铺镇东河桥村小学教学楼,使230多名学生告别了危漏校舍。西安大唐电信公司动员公司员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扶贫,组织公司45名员工分别资助了包扶村45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小学学业。在“两联一包”扶贫中,各包扶单位十分重视利用先进文化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脱贫致富渠道。长安大学出资3万元,修建了安河寺村农技校,配置了桌椅,捐赠了电视机等电教设备,为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阵地。长安大学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暑假组织70余名师生到凤县开展文化扶贫活动,举办了“两联一包”文化扶贫演出。10名师生深入包扶村搞调研、办培训班,为村上送去了100余本科技图书,放映了实用技术科教片,开阔了贫困群众视野。包扶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群众观念的转变,为改变农村人口文化结构、依靠科技致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倾注了范肖梅、陈再生和扶贫团全体成员对凤县山区群众的一腔深情厚意,它夯实了凤县的发展基础,连结起了党心民心,它奏响的是一曲激越的时代进行曲。这曲子穿越千山万水,响彻村村户户,催开朵朵心花。演奏这曲子的人们并没有在曲中陶醉或停步不前,他们正以自己的行动和努力续写着新的音符。这音符里激荡着陈再生在第六次凤县扶贫联席会上的铮铮铁音:“凤县扶贫现在已到了最偏远、啃硬骨头的时候了,我们扶贫团的同志绝不能满足现状,下一步要从村向户延伸。要向中联部那样,扶贫扶到国外去,请国际友人帮忙,发挥好酵母作用……”
(本报记者):
凤县简介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源头,北邻宝鸡,南接汉中,西连甘肃。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50个行政村,总人口9.94万,森林覆盖率71.7%,境内的嘉陵江源头景区、紫柏山景区、通天河森林公园等是人们理想的旅游度假之地。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贯通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凤县农业以凤椒、药材和畜牧为主;工业以铅锌、黄金开采和加工为主,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中国名优特花椒之乡、大红袍凤椒原产地域、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西北最大林麝养殖基地和省定的陕南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