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5日专电(记者董素玉 聂焱)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多,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家里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
而在储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另一组经济数据却在连年下降。数字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分别为61.1%、59.8%、58.2%、55.5%、53.9%。 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接近20个百分点。
越来越富裕的中国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敢花钱,这个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耐人寻味。
消费信心缺乏让百姓裹足不前
居民储蓄率高低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相关,但这些因素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消费信心。
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制度的改革。虽然这些改革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从短期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消费信心的缺乏,使得老百姓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预防意识明显增强。
一般来说,低龄及高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因而消费信心减弱,储蓄动机增强。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
此外,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也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专家认为,储蓄率居高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除了提高收入,让老百姓手中有更多的钱外,排除非收入制约因素对刺激消费同样重要。非收入制约因素包括行业垄断、商业欺诈、信息不对称、流通存在问题、产品不对路、供给质量不高、服务不到位等。
住房、教育、医疗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而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
近年来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愿望,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倾向。据常州市城调队2005年的抽样资料,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19年共需投入基础教育费用约13.1万元,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
与此同时,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生活的承受能力。例如,目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市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大大超过了国际认定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倍至6倍的标准。
另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在群众看病贵、药品价格高等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谁还敢随心所欲地花钱呢?
“凡是有后顾之忧的人,薪水无论多少,都不敢乱花钱,因为父母妻儿不一定都有稳定的收入,还因为医疗费用高、子女教育开支庞大以及养老制度不明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坦言。
真正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来说,人均拥有的存款超过了1万元,但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并不是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百姓。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说,受城乡人口比重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储户结构与收入也不对称。人数最多的中小储户,拥有的存款并不多。因此,真正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真正有钱的人,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本使财富增长,而不是先把手中的这桶金消费了。
据分析,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银行储蓄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因为当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消费量将停止增长,而投资、储蓄在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大幅增长。
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个阶层的储蓄、消费、投资行为有较大差别。对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中用于日常消费的开支比例很小,更多的钱是用来投资的。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一些人就只能选择将钱存在银行里。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日常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而新的享受性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加之高房价高教育费用等压力,这部分人的存款倾向增加。而低收入者由于许多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即使有钱也尽量节约消费。
由此可见,要想让老百姓松开捂住钱袋的手,仅靠刺激内需是不够的,更最重要的是让经济增长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富民,让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有利于安民,让百姓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安心。新闻核心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首次突破14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
数据显示,2005年12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95%。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41050.99亿元。这是在2005年一年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跨越的第三个万亿元大关。2005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5月份即突破13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储蓄存款持续增长阶段(1978年到1988年)。这一阶段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
——储蓄存款高速增长阶段(1989年到1996年)。这一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6%。
——储蓄存款减速增长阶段(1997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长,但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从1994年的41.5%,一直下滑到1998年、1999年、2000年的15.4%、11.6%、7.9%。
——储蓄存款恢复性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这一阶段居民储蓄资金经过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明显分流之后,2001年居民储蓄分流明显减缓,储蓄存款增长速度重新加快。(记者王宇)新华社北京1月15日专电刘明康:银行服务收费要考虑百姓承受力投资渠道少,居民无奈去存钱高储蓄率是把“双刃剑”央行调查认为:我国居民储蓄是“被动储蓄”今天花明天的钱,“负翁”与国民财富同步增长2005年,我的存款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