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居家生活的几大要素。而这个冬天,广东的居民为处于头号位置的“柴”字伤了点脑筋,作为国计民生的基本物资,居民生活使用的瓶装石油气的价格一再走高,不少低收入人群还被迫弃“气”用煤。 政府也多次紧急启动了平抑气价的干预措施。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气价一路走高呢?
气价一路飞涨
据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自去年12月上旬以来,该省液化石油气价格就不断连续上涨,屡创新高,大部分地区逼近甚至突破百元大关。
液化石油气仍是广东居民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目前广东省在用气瓶总数2900万只,仅广州市目前就现有120万户瓶装液化气使用者。广州气价在去年就连创7次记录。2004年气价的历史最高价是每瓶79元。而2005年9月6日,瓶装液化气就从8月的75元涨到了79元,达到了04年的记录水平。11月8日,15公斤装的瓶装液化气每瓶就升到了91元,与04年同期的78元相比更是上升了近17%。而近段时间,这一让市民揪心的价格又涨到了98元。
近日由于广州市物价局取消了元旦期间倡导的“95元的呼吁价”,市场气价又出现涨价态势。记者14日走访广州市内多家送气站发现,振戎煤气文德南送气站的价格牌上已标明“108元(纯气价)”,该站工作人员称,气价近日还将升到110元。
有关内业人士分析,取消“呼吁价”后,由于国际油价近期仍在上涨,且由于国内很多非合同燃气零售企业通过国际市场上的非正常渠道采购,因此预计春节前,广州的煤气价格仍会微微上升。
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马壮昌分析指出,油价上涨货源紧张是气价狂飙的重要原因。广东液化气供应市场有主要依赖进口的特点。据介绍,2004年广东液化石油气全年消费量为500万吨,工业消耗200万吨、商业消耗125万吨、居民消耗175万吨。其中有420万吨液化气依靠进口,国产液化气供应不到80万吨,超过八成的广东用气都依赖进口。因此,进口气价的高涨直接推动了广东居民用气价不断上涨,去年以来,尤其是入冬以来,进口气价不断上升。
据振戎燃气公司采购部的人员介绍,临近年底,海上风浪较大,运油气成本也会相对提高。成本提高后,进口气减少,国产气的生产也在缩水,加上北方寒流的影响,气很难运到南方来。同时,进入冬季液化气需求也进入高峰期。“货源很紧张,大家都在争,涨价不可避免。”
在成本提高、货源紧张的情况下,各液化气供应商不得不一次次地提价。但也存在着需求剧增情况下,一些供应或零售商乘机哄抬价格,也推动了气价上涨。
广东省燃气协会有关专家预测,目前国际上燃气价格已攀升到6900元/吨,一吨燃气约能充68个瓶装气,这样每瓶气单纯气价就在100元以上。如果按照政府规定的不超4%的批零差率,瓶装气零售价最高可达104元,再加上目前广州市制订的最高幅度6元/瓶的送气费,瓶装气送到市民家中,需要110元/瓶。如果国际燃气价格持续上涨,那么气价也将随之飙升。这也意味着,春节期间,广东居民仍将感受到气价飙升。
用气如同烧钱
按惯例,往年春节瓶装气价都会下跌,可是今年却出现了反常的上涨势头。广东省物价局市场监管处处长庄振锡对此作出了进一步解释,近段时间气价上涨属于价格异动现象,除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外,国内市场上有人涉嫌投机炒作气价。该局已着手对此展开调查。
那么因人为炒作导致气价上涨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记者向有关业内人士进行求证。
据知情人透露,广东一些大型燃气企业都有储罐设备,当液化气生意黄金时节到来时,气商都会提前储存液化气。当天卖出的液化气,并不是当天从供应商手里买到的气源,而是此前的库存。因而,气商对于卖价有着重要的主导因素。而提前储备气源,等到市场供不应求时再高价卖出,其行为确实有投机炒作的嫌疑。
另外,广东省气商有省内炼油厂、国外进口以及省外炼油厂等三个气源。其中广东省内广石化、茂名石化和湛江东兴三家炼油厂的供给占广州市场气源总额的12%;国外进口气源所占的市场份额是75-80%;省外如大连石化等炼油厂占供气总量的7-8%。由于气源来源不同,成本价格每天都有差别。可是,市场上气商的价格却基本保持一致。这会不会存在大型气商联盟集体炒作的可能呢?
煤气价格一路狂飙,令不少“老广州”重新用起蜂窝煤。家住荔湾区珠玑路的杨阿姨告诉记者,与两年前相比,瓶装气价几乎涨了一倍。老两口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做饭、烧水、洗澡全部使用液化气,一瓶15公斤的液化气俩老口可以用一个月左右,可是对于每月总收入不足千元的他们来说,却意味着要为用气支付掉10%的收入。“我们根本烧不起将近100元一瓶的煤气,用气就如同烧钱,我们只有重新用回蜂窝煤。”杨阿姨还告诉记者,她的一些住在广州城郊的居民还到附近的小山头砍柴作为燃料。
对于低收入人群,气价的上涨大大加重了他们生活的压力。来自湖南农村的打工者王家良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一般来说,一家三口25天就用完一瓶气,也就是说一个月不到就要在用气上花掉近百元,而烧蜂窝煤的话,一天最多也才6个,按照市价0.28元/个计算,一个月才50元。”
一再攀高的高气价,使近乎绝迹的柴煤店生意红火起来。据了解,广州市曾有200多间煤店,60多间煤厂,6000多名职工,而现在只有20多间煤店,1间煤厂,在职职工也剩下1000多人,以前每年的蜂窝煤销售量有几十万吨,现在只有几千吨。
广州市越秀区水均大街的一家柴煤店的老板说,最近店内蜂窝煤和木炭销得很好,每天都可卖出500-1000公斤,销售额比以前上升了三成左右,而在2个月前,因为生意不好,他们一直都关门停业。
气价的上涨还引起了用电紧张的连锁反应。由于不少居民不堪高价的气价而改用电,据最新统计,广州居民用电增长同比增长了10%,广州因此还连续几天发出了红色电力错峰信号。为确保居民用电,广州市已对工业企业实行错峰用电的措施。
启动抑价机制
气价高涨的持续使广大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反映强烈,他们强烈期望政府能出面进行干预。广东省物价部门已多次启动紧急平抑气价的干预措施。
自去年12月23日就对液化石油气价格实行临时干预措施。该省物价局适度控制了液化石油气进口商的批发价和省内三大炼厂的出厂价,即从12月24日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全省六大液化气进口企业,需以12月23日的价格为基准,若提高其一级、二级批发价格,须向省物价局申报批准,未批准不得提价。惠州、中山等地已使用了价格调节基金,用于对经销商和低保忘户等的补贴,力争使气价维持在稳定水平。
为了进一步平抑气价,广东省本月7日又再次出台价格紧急监管措施。紧急措施要求,未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市、县,要严格控制流通环节价格。从进口商或炼厂进货后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其进销差率(计价基础为合理进货价和运费)不超过7%;销售给非零售商的,其进销差率不超过3%;销售给其他批发商的,其进销差率不超过2%。从进口商或炼厂以外的其他批发商进货后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其进销差率不超过5%;销售给零售商的,其进销差率不得超过1.5%。零售环节批零差率不超过4%(不包括送气费)。每次调整价格的间隔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已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市、县,要继续加大管理力度,从严控制,保持液化石油气价格的基本稳定。
广东省物价局同时要求把民用淮化石油气的送气收费列入监管范围。根据送气距离远近、楼层高低和送气形式等具体实际从严核定送气费标准,不允许燃气经营企业通过提高送气费标准来变相提高气价,不得擅自收取未经物价部门批准的其他任何费用。广州市日前已将送气费纳入指导价每瓶封顶不得超过6元。
与此同时,广东省物价局委托有关市物价局从1月6日起向所在地的进口商、炼厂等重点企业派驻价格监察员,切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购、销、存数量及成本和价格执行情况,每日以书面形式上报省物价局和所在地物价局。
广东省燃气协会秘书长熊伟对政策明朗化持正面看法。他认为,这次省物价局出台了具体的差率,对市场未来走势有指导作用。
马壮昌表示,目前国际油价还在高位运行,未来气价走势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广东省物价局出台的对气价的临时干预措施只是适度干预,其目标是既要保证市场供应,又要保证价格基本平稳;既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又尊重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协商与监管并重,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协调作战。
目前气价的涨落仍处在物价部门的密切监控之中,也是广大群众时刻关注的热点,政府的调控能否使气价回归到一个合理的让群众能够接受的价位,人们拭目以待。然而业内人士却指出,当前气价上涨的现象给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有效科学地监管和调控气价。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基本物资,又是实行市场调价的商品,要平抑气价的价格异常波动应调动多种有效手段,如应配备相关的储备、设置相关的资金,适当的时候应推出政府限价令。而这些有效手段目前有的还处于空白状态,政府应引起重视,加强相关调查研究,拟定应急对策。(记者 陈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