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报记者 林翎 程行欢 通讯员 廖志成 胡巨华 丁辉 朱海滨 杨岳武 黄泽文 黄晓山 邓超翔 聂礼忠 实习生 李杉
20载春运,年复一年候鸟般的迁徙中,有人说,改变最大的就是:活受罪的感觉正在一年年远去,过年的味道正在一年年走来。
1986年,“广州春运”开端。一年一度人口大转移,客流量一年高过一年,给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都带来很大压力。从“上车像打仗”,到今年的“温馨服务”、“和谐春运”,春运就是不断在巨大的压力中日渐成熟。
客流之变:辛酸民工——时尚外来工
春运伴“民工潮”而兴。十多年前,一说春运,人们脑海中自然会浮现肩挑编织袋、背扛棉被、一身汗臭的民工形象。铁路部门一些“老春运”说,以前外来工千辛万苦挣来几百元钱,有的把钱藏在鞋底,甚至藏在内裤里,要用时再当众小心翼翼拿出来,尴尬情形让人心酸!
如今,“民工”一词早被“外来务工人员”代替。现在去火车站、汽车站看看,外来务工人员大多西装革履,买票时打开钱包,有的还用银行卡,钱都存在卡里,到家再取。而编织袋行李早已被电脑、家电等代替,他们拖着行李箱,别着时尚手机,谈论着养老保险等当前流行的民生话题。
广州市汽车客运站林先生说,现在很多民工都有文化,要求也高了,车上要有空调、电视、厕所等高档设施。
买票之变:排队买票——电话订票
春运三关:售票、节前和节后疏运,售票关最难!现在买汽车票去汽车站就行了,也不用排很长的队。但以前,需提前10天预订,很多时候还需托人情。随着运力增加,如今客流量大的线路可随时买到1小时内的车票。广州15个公路客运站任何一站,都可买到其他站的车票。
20年前,广州铁路春运还使用手撕硬票,售票速度慢,且易伪造。电脑客票系统1997年春运投入使用,从此,售票效率大大提高。近年,广铁集团将集中售票改为分散售票,市内设多个售票点,加上团体网上订票、学生团体和务工团体送票上门等,大大减轻了压力。但每个售票点还是排起几公里长队,有的旅客排了一天一夜不一定买得到票。今年,铁路采用电话订票,还可找邮政送票上门。春运前一天记者看到各取票点人流稀落,以往的“长蛇阵”不复见。副省长游宁丰满意地称赞:“电话订票一举成功!”
服务之变:棍棒维持——温馨导乘
一些“老春运”回忆,当年百万外来务工者如潮涌入广州,因工作人员太少,都用很长的棍棒维持秩序。当年,铁路一节“棚车”车厢里密密麻麻挤250多人。门口的人上不了车,工作人员就用手推,推不动了用脚踹!被踹的旅客上车了,还会说声“谢谢”,有些旅客连挨踹的运气都没有呢。
但今年春运,棍子早就没有了,还有导乘员负责领客乘车。客运站、列车里,一杯热茶、一声问候让人真正有了回家过年的感觉。
这要得益于近年“温馨春运”、“和谐春运”理念的提出。2002年春运起,广州火车站广场建起了巨大的雨棚,为候车旅客遮风挡雨。各客运站都提供开水、导乘、手机充电、温馨提醒、药物等服务。站场内巨幅春联,大盆年花、年桔,气氛温馨。
硬件之变:牛车大篷车——豪华车
十多年前,不少民工是被“牛卡车”运到广州,再排队买汽车票。铁路方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1997年前,加开的临客用货车改装而成,车厢只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窗口,戏称“大篷车”、“猪笼车”。站场候车区不够,旅客被迫在马路边或站内席地而坐。
后公路运力渐渐充裕,今年春运,旅客坐的是有空调、电视的豪华大巴,24小时售票,高峰期约10分钟发一班车,公路站场内客人滞留不多反显“冷清”。
如今的公路、铁路站场一个比一个漂亮。改造后的省汽车站旅客乘车、候车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广州火车站也进行了30年来首次装修,增添了旅客信息显示屏、扶手电梯等人性化装置,候车更方便舒适。
管理之变:春运指挥——权移区府
可以说,没有政府得力的宏观驾驭,春运疏运绝无如今良好局面。尤其是2001年春运,广州开始将春运指挥权力下放区政府,实施“属地管理”。这一年,广州各区区长忙起来了。
区政府接过春运“指挥棒”后,明显感到职责加重,许多区领导亲临第一线,“指挥前移”。如:由于火车站东广场原有厕所被拆,越秀区政府闻讯立即在广场上设立72个便民流动厕所。若在以前,这可要先由有关部门向市春运办反映,市春运办再向越秀区建议,越秀区认为可行才会将任务下达区环卫局。
广州市春运指挥部有一个厚厚的本子,里面集各种应急措施与方案之大成。发生旅客滞留,怎么办?发生火灾等特大事故怎么办?……各级政府和企业,只需按预案行事,变幻不定的春运客流形势在有力的调控之下趋于平缓,春运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正常化”。图:2006年春运,旅客秩序井然地排队进站。本报记者 郑迅 摄 图:1994年春运,运民工的闷罐列车停在花都火车站,旅客们纷纷下车转乘汽车。本报记者 朱文海 摄
(晓航/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