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16日讯 (记者 方武杰)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南京隆重开幕。梁保华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 他的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三、努力为“十一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四、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梁保华说,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朝着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迈进。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05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按时序要求顺利推进。 他说,综合实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4%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可望达到3000美元。总收入达到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年均增长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年均增长26.7%。去年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2.2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超过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五年年均上涨1.4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效。“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一免三补”等支农惠农政策,全省免征农业税。加大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去年省财政对“三农”投入150.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0.6%。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近两年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7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24%,比“九五”期末提高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实现了新突破。全省上市企业达到115家。全省私营企业达到50.7万户,注册资本723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6285亿元;个体工商户175.3亿元,增加26.3万户。全省基本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的格局。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2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五年年均增长37.9%;出口1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6%,年均增长36.7%。去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超过115亿美元,五年新增500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6万家。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深入实施科学兴教兴省战略,“十五”期间,全省财政预算内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投入147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比“九五”期末提高21个百分点;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5%,提高18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省标工资发放问题全面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新提高。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分别是上年增长17.5%和8%以上,比“九五”期末增长81%和43.3%。城镇登记失业率近三年持续下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80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286万人。新建农村公路4. 1万公里,改造草危房15.2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积达到85.5%。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96.8%、90.3%和99.4%。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新步伐。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对下岗职工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梁保华说,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江苏发展跨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成功地战胜了“非典”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努力克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不断把江苏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十五”时期的成就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他说,“十五”时期的丰富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工作中,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了一些对今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自觉把宏观调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上的束缚,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扩大开放提升整体竞争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增创发展新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他强调,“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实现更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省内看,苏南产业升级加速,苏中苏北工业化加速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将成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只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未来五年的发展大有可为。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目标,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先”。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全国领先行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力争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缓解,就业相对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居于全国先进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到2010年左右总体上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梁保华说,要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把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作为“十一五”发展的主线。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大城市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能力。新建高速公路1200公里,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新建铁路1000公里、城际轨道450公里和城市轻轨100公里左右;加快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整治,新增沿江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2亿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他说,要把统筹协调作为“十一五”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协调、不够全面的问题,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区域共同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联动、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实现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对教育事业、公共卫生、公益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投入,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他说,要把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领先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这既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基本内涵。推进自主创新,探索具有江苏特点的创新之路,必须实行“四个更加紧密结合”:一是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二是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三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紧密结合。四是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更加紧密结合。 他要求,要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十一五”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着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重点发展资本市场和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规范土地市场,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基本结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快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产业体系、面向国际市场的营销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商务体系,以全方位开放促进高水平发展。 在报告第二部分的最后他说,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两个率先”的重要目标内涵。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任务,有机统一于“两个率先”的实践之中。坚持富民优先,加快富民步伐。把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到“十一五”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500元。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00万人左右。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使每一个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巩固和发展政通人和、安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开展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增强促进和谐的社会基础。深入推进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 在谈到为“十一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时,梁保华说,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以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社会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获核准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1011个经济薄弱村进行重点帮扶,促进脱贫致富。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受益的实际问题,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一是道路通达工程。二是教育培训工程。三是农民健康工程。四是环境整治工程。五是文化建设工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新情况新变化,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分类指导,下更大功夫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如何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梁保华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为“两个率先”提供有力保障。对此,梁保华列了四项工作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这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切实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他强调,要强化服务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重点,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一支勤奋学习、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梁保华最后说,新的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新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加快富民强省、“两个率先”步伐,为创造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