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珠海市一些大的商场和超市已经摆起了年货一条街,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也越来越多起来。朱习摄
忙碌了一年,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2006年这个春节百姓会如何度过呢?为了解今年百姓春节的安排和花费情况,记者昨日(1月15日)在香洲中心城区等地进行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随机访问了100位市民。
调查结果如下:
春节:仍是最受重视的节日;
拜年:流行打电话发短信;
花费:吃饭购物丰俭由人;
希望:多些传统多点“年味”。
春节“年味”太淡
在“对现在春节的总体印象”一题的回答中,近4成市民认为“年味太淡”。也有人表示“简单轻松好”;或“跟其他长假差不多”;再者觉得“花钱多、应酬多,挺累”。
尽管如此,市民对一些过春节的传统节目还是非常留恋。“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习俗,有7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此项。此外,人们认为该保留的传统还有“放鞭炮”、“探亲访友”、“舞狮子”等,分别占到了31%、20%和17%。“派利市”这一广东传统习俗只有13%的人认为该保留,多数人认为这一传统使过年负担加重不少。
吃饭购物丰俭由人
在春节花费上,多数市民预计将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比例达到52%;主要用在“办年货”、“购置新衣”和“派红包”三件事上,分别有48%、33%和18%的市民选择。选择春节去“旅游”的虽然只有18%,但这部分人花费往往也较大,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在春节消费上,虽然吃饭购物丰俭由人,但单身青年和女性最热衷“购置新衣”;成家者多花费在“办年货”和“派红包”上。
在珠海过个别样年
河北青年小肖在珠海开铺头已有6年光阴,前年成家后,家乡父母年年都来珠海看他。“这里节日天气好,不用裹棉袄出门,逛街买年货物价也不高。”他说,在珠海过节随便走走就能买到想要的过年物资,另外出行、观光便利,家乡亲友每次来都夸这里生活便捷,于是他宁可寄钱回家,也要把父母接来。
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生活便利,让不少在珠海扎根的异乡人渴望回报家乡亲友,填补心中空缺。调查中,约33%的受访者表示,会安排远在他乡的亲戚朋友到珠海过年,一来感受南方宜人气候,二来过个别样年。
“搪塞”红包变了味
“您准备给爹妈怎样的春节礼物呢?”回答问卷时,有人购保健品,有人选新衣物,5成以上的人则选了红包。“有时三五百,有时一两千,反正不会太少。”一位药房女店员说,她在外面闯荡,一年难见爹妈几回面,不知道他们具体需要些什么,索性就给钱,“随爹妈的心愿,让他们买些东西吧。”
“如果金钱能安慰父母,他们就不会‘缠着’子女和他们一道过节了。”在市直机关公务员嘉年华活动现场,一名女司机指着一旁正和她小孩做游戏的老人说,今年是她第一次把远在宁夏的父母接来珠海过年,她从没见到父母这么开心。
现场,一些老人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位程先生膝下育有两儿一女,对于子女拿红包“搪塞”家长的行为,老人很是郁闷。“表孝心谈到钱就没有意思了,等他们为人父母自然知道我们的感受。”老人喃喃自语道。
“手指文化”一时兴起
下午,记者走进一家副食店,刚好看见店主正拿着手机狂舞拇指,向表兄发送新年祝词。“过年打算去串门吗?”记者问他,对方笑说,“都什么年代了,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搞定,串门送礼,礼尚往来,多麻烦!”
店主的话不无道理,被访者普遍认为过年花钱多、应酬多,送礼“走过场”,真要计较起来,非累趴下不可。于是乎,上门拜年、寄送贺卡等传统礼节在都市青年人群里逐渐退居二线,网络、宽带等基于电子通信技术的“手指文化”一时兴起,大有取代前者之势。
但也有被访者说,传统礼尚往来虽生攀比风气之嫌,但在春节这一重大节气里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传统习俗不正确对待,继承发扬,年味会像其他一些节气淡出我们的感官。”
(记者苏振华 孙幼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