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本报讯 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坚持“两个优先”,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要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抓住培育龙头企业和集聚专门人才两个关键,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都市旅游、会展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旅游业、会展业发展。积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依托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能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同时,要依托中央在沪企业,培育壮大船舶、航天、航空等战略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
加强产业政策调控和产业布局优化。鼓励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均势产业稳定发展。根据全市区域功能片区划分,进一步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区县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促进区县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城市创新体系
本报讯 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创新体系。
要致力于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既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又要培育经济增长点,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的突破。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限目标,取得突破。实施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健康、生态、高端制造、数字化”等战略需求,实现创新中药、基因工程疫苗、太阳能、平板显示、电子标签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继续推进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善项目运作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市抓实力、区县抓活力、企业抓动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实施各类人才集聚和培训工程。加强领军人才开发,努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门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本报讯 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管理职责、广泛宣传教育,切实抓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重治本、重机制、重实效,切实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
(四)加快现代化新郊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本报讯 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加快现代化新郊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和部署,上海要按照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要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大力推动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新郊区。
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加快郊区城镇建设。以农民宅基地置换为突破口,稳步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坚持科技兴农,全方位拓展农业投资渠道,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健全农民增收长郊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推进郊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郊区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水平。
(五)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本报讯 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着眼于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着力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着力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完善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功能,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快速发展。加快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和虹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上海航空枢纽。完善铁路枢纽布局。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201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约4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约880公里。
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长效机制,保障城市安全有序。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坚持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拆、改、留”并举,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完成中心城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约占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现有总量的50%。
(六)成功举办世博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成功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发挥世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深入演绎世博会主题。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把举办世博会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培育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相结合,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切实做好世博会举办工作。坚持节约办博,充分利用或改造现有建筑及设施。认真实施好世博会园区总体规划,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世博会园区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
(七)发挥浦东示范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进一步发挥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保障。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浦东开发开放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眼于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完善功能区管理体制;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与国际规范相衔接,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竞争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和要素有序流动。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强化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
(八)“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眼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更好地服务全国,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加快发展的能力。
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保持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着力提高质量、强化功能、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上海。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政府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互利合作与共同开发。
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按照中央要求,加大对西藏、新疆、云南、三峡库区等地区的对口支援力度,促进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与沿江省市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九)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继续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坚持发挥信息化在科教兴市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保持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信息化,方便市民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生活质量。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积极建设面向应用的功能性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郊区拓展,全面提升信息化发展的基础环境。
(十)加强社会管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重在基层、重在整合资源、重在完善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整合力。
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按照国家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建立适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人口管理新模式,保持人口规模与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按照“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总体要求,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成效、基层有活力为衡量标准,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坚持培育与规范并举,进一步发挥基层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
(十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立足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继续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三级公共卫生网络,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医问题。
促进文化、体育蓬勃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创作,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为上海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有效维护群众权益。
(十二)实现安居就业有保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本报讯韩正市长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把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深化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落实优惠政策,把促进就业资金更多地向自主创业倾斜,帮助创业者解决经营场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困难,鼓励和扶持创业。
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突出保基本,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内容和范围,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以失地农民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以区县统筹为主,形成农民养老金的合理增长机制。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规范企业参保行为,保障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体系。根据不同情况,分层次、多渠道地解决好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加强为老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加快养老设施建设,2010年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数达到25万人左右,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0万张左右。
(十三)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本报讯韩正市长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十一五”时期,要继续围绕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增强为民服务、依法办事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保证“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完善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第二,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把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健全决策程序,完善决策制度,强化决策责任,进一步增强政府决策能力。
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制度。
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完善决策后评估制度,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第三,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加强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切实提高政府规章质量。积极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政府规章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坚持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第四,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行政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依法拓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重点推进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程度高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
完善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坚持定期通报重要工作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第五,加强政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切实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讲实话、办实事、务实效。重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展调查研究上,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继续推进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牢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实实在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十四)全力以赴做好“十一五”开局工作
本报讯 韩正市长在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报告》时指出: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左右。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在经济发展方面,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大力加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在改革开放方面,全面实施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以优化出口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继续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启动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世博会筹备各项工作。在郊区发展方面,继续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加强郊区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社会事业方面,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三医联动”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以鼓励创业为重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问题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