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1月17日讯
一个外地打工家庭的悲喜经历,为“爱在烟台,难以离开”这句话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
2002年,2岁半的菏泽女童欣欣在一场车祸中被烫伤,失去了左耳。3年过去了,欣欣在一天天长大,大面积烫伤后的皮肤因疤痕牵连而不能伸展,致使其身体和左手在扭曲中生长着。
为给孩子治伤,爸爸、妈妈带着欣欣来到烟台芝罘区华诚锁厂打工挣钱。锁厂的领导和工人们把欣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1月1日,他们为欣欣捐助了3380元钱。拿着这些充满爱心的钱,欣欣的爸爸妈妈含着眼泪说———2006年元旦这天,是欣欣6周岁的生日,也是芝罘区华诚锁厂职工为她捐款的日子。一大早,厂长王伯伯就开车到超市,为她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陈阿姨还给她做了一个熊脸的面具。小欣欣戴上面具,吃着蛋糕,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可是透过面具上的眼睛,她看见妈妈拿着一沓钱哭了。
家有千金快乐包围
欣欣的爸爸妈妈是在华诚锁厂结的缘。1995年,曹县青年苗祥英来到烟台芝罘区华诚锁厂打工,不久认识了老乡张俊香。两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互相照应,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1999年10月,他俩辞工回到老家。2000年1月1日,女儿出生了。小生命的到来,给这个不太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奶奶抱着漂亮的小孙女,舍不得放手,大伯家的姑姑也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看喜”。孩子出生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雪,张俊香给女儿起名“苗瑞”,意思是遇到了瑞雪。可是大伯家的姑姑坚决反对:“我看还是叫欣欣吧,让孩子健康成长,欣欣向荣。”
小欣欣在爱的包围下快乐地成长起来,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她每学会一个动作,都被全家人津津乐道。为了让女儿比其他孩子过得更幸福,苗祥英又回到了芝罘区华诚锁厂,他想多挣钱,让孩子上学、上大学。
天有不测突遭车祸
2002年农忙时节,苗祥英请假回家秋收秋种。农历九月初五,他们忙完自家地里的农活后,一家人开着农用车到十几里外欣欣的姥姥家去,帮助老人收棉花杆。老实巴交的苗祥英两口,觉得回家一趟不容易,想帮老人多干一些活。他们准备回家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农用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奔驰着,张俊香紧紧地搂着女儿坐在丈夫的身边,心里充满了幸福。
意外是在最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小路上的沟渠也多了起来,没有车灯的农用车虽然小心地避开这些沟坎,但还是躲闪不及,发生了侧翻,张俊香被甩了出去。她摸黑爬到翻倒的车前,摸索着寻找丈夫和女儿:“我找了半天没摸到孩子,发现了被车压住的孩子她爸。我想使劲把他拽出来,他让我先去救孩子。”张俊香摸索了半天没找到孩子,又回来拖丈夫:“我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下把农用车掀起来了,孩子她爸才从车下爬了出来。”苗祥英顾不得腿痛,从滚烫的水箱下抱出了没有声息的女儿。“孩子在爸爸怀里,不哭也不动,我当时就傻了,以为孩子完了。”张俊香说起往事,泪又一次涌了出来。她扑到女儿身边,用颤抖的手撕扯着孩子身上滚烫的衣服。孩子终于哭出声了。苗祥英赶紧打电话通知了家人。
亲戚朋友们赶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苗祥英和欣欣送到镇上的医院。医生看了看胸前大面积烫伤、左手和耳朵都被烫得变形的欣欣说:“快到大医院吧,这里治不了。”大家又忙着找车把欣欣送到了菏泽市立医院。这时已是晚上11点多。
欣欣在医院一住就是3个多月,仅植皮手术就做了3次。家里的积蓄花光了,亲戚们也借遍了,张俊香只能带着欣欣出院了。
爱在烟台难以离开
伤情稍有好转之后,苗祥英马上回到了芝罘区华诚锁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女儿挣足医药费。可是当他得知女儿的伤病不是一万两万就能治好时,一下傻了眼。他让妻子带着女儿也来到烟台。
2004年5月,欣欣跟着妈妈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她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看大海,想到小朋友聚集的游乐园去坐“转马”、坐“飞机”。可是刚上了几天幼儿园的欣欣,就从其他孩子的眼神里觉察到了什么,她知道这是因为自己身上有难看的疤痕。小欣欣再也不愿意出门了,她紧跟在妈妈身后,谁叫也不理睬。心理的伤害让这个年幼的孩子完全封闭了自己,她的活动范围就是锁厂的车间和大院。
锁厂的阿姨们格外疼爱这个受了伤的美丽女孩,她们给她买新衣服,给她买少儿读物和玩具。厂长王伯伯也经常把欣欣带在身边,给她纸和笔让她画画,还给她的爸爸妈妈提供了免费住房。厂长说,让他们把钱攒下来,留着给欣欣治病用。
巨额费用难倒厂长
欣欣快到上学年龄了,为了让她能跟正常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王厂长决定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治疗她的烫伤到底需要多少钱。2005年12月26日,王厂长带着欣欣来到了医院。医生的话让他半天都回不过神来:“医生告诉我,孩子需要做左耳再造手术,身上要做大面积的皮肤植皮,左手也要做功能恢复和植皮手术。整个手术的费用大概需要十几万。”一个百十人的小厂,怎么能负担起这么一大笔医药费呢!王厂长害怕欣欣看出自己的难过,带着孩子买了一些好吃的,离开了医院。
回到厂里后,他站在车间里大声宣布:“欣欣快到上学年龄了,有首歌里不是这样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了孩子的将来,咱们大家都献上一份爱心吧。”王厂长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投入募捐箱。工人们默默地站了起来,浑身摸索着找出钱来,轻轻放进箱子里。苗祥英和张俊香坐不住了,他们背过身去,擦拭着涌出的泪水。
报道引来爱心如潮
1月1日,本报报道了欣欣的故事后,众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工人们捐款之后,一位林先生专程到厂里捐出了500元钱。随后,一位抱着孩子的打工妇女来到厂里,含着眼泪看望了欣欣并留下50元钱。更让王厂长感动的是,一位民工打听着来到工厂,给欣欣留下了10元钱。三环锁厂的两位老职工来了,给欣欣送来100元,经贸委的张先生和沈先生也来了,每人送来200元……欣欣共收到了6000余元的捐助。
报道刊发的当天,烟台康博医院刘院长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说,他们医院有专门的烧伤科,想为欣欣提供最好的手术治疗。1月10日,记者陪同医院的专家来到了锁厂,听完孩子伤情介绍,又进行了仔细检查后,专家们说:“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孩子的脖子和手的问题。这两个部位由于疤痕挛缩,已经影响到发育,如果不尽快手术,很可能造成肢体变形。”专家告诉张俊香,孩子的手术并不复杂,也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医院愿意为欣欣提供帮助。
医生的话,小欣欣好像听懂了一些,她仰起小脸看着这位慈眉善目的叔叔,再看看满脸感激的妈妈,笑了。
(本报记者曙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