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琦实习生李静)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多少?长寿水平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哪个城市人口长寿水平最高?昨日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开幕,省社科院同时发布《2006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与会500多位政协委员人手一册,其中的课题研究报告引发了委员们浓厚的兴趣。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突破70岁
这篇名为《陕西人口健康素质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指出,建国前,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2000年男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0.06岁和73.01岁的高水平,分别比1958年增长了15.49岁和20.07岁,从人们常说的“人到70古来稀”成为目前的“人活70不稀奇”。
男、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从2000年各省(市、自治区)的平均预期寿命看,陕西排在第17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调查结果表明,城镇人口寿命较长。2000年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89岁,农村为67.96岁,城镇高于农村4.99岁,另外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长。
汉中市人口长寿水平最高
长寿水平是衡量人口健康素质的另一指标,是指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调查表明,2000年,陕西的长寿水平仅高于吉林、山西、西藏、宁夏、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和青海,居第21位,处于较低水平,与全国水平9.23%相比低1.54个百分点。
全省各地的长寿水平也不相同,2000年,长寿水平高于全省的有汉中、杨凌、榆林、渭南和安康五个市(区),其中汉中人口长寿水平最高,达到8.87%,比全省高1.18个百分点,最低的是铜川市,只有5.49%,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
陕西人口健康素质略低于全国水平
陕西人口健康素质各项指标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城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粗死亡率;与全国水平相当的是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水平的有:男、女婴儿死亡率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其中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长寿水平也低于全国。如果仅用以上指标衡量,陕西人口的健康素质略低于全国水平。
同世界水平相比较,陕西省200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64岁)高7.45岁,比世界平均水平(66岁)高5.45岁,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76岁)相比还有4.55岁的差距。陕西省200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
到2050年,我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可望达到小康水平,男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分别达到74.54岁和78.9岁。
城市居民营养结构基本平衡
近几年来,我省城乡居民饮食习惯慢慢变化,质量明显提高。调查表明,我省居民在消费蔬菜类和奶制品、瓜果类方面均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尤其是瓜果类方面的摄入量是全国水平的两倍多,蛋类与全国水平接近。肉禽类、鱼虾类则明显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这可能和陕西人缺乏吃水产品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同时,农村居民谷类和瓜果类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农村水平,但其余方面尤其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禽蛋类、奶类、鱼虾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我省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合理,营养也基本平衡,谷类食物、畜肉类及油脂类消费都在合理平衡范围内。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在逐步趋向合理,但奶类、肉类等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依然过低。
要在城市推行“营养早餐工程”
营养专家指出,每天吃一顿早餐,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我省城市早餐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在城市推行“营养早餐工程”,充分考虑现代人对早餐的需求,如方便、接近饮食习惯、品种多样化、价格适中、安全卫生、营养合理、益于健康等。在早餐品种的开发上既要适应陕西人的生活消费习惯,多选择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又要便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和易于配送,营养早餐的适合价位在2~3元,其主要消费对象为学生、社区居民、工薪一族、外来民工等群体。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和早餐工程标准,统一管理,择优选择“配送公司”,大力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把早餐市场这块“蛋糕”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