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帕萨特、奥迪A6……当你看到一辆辆光彩照人的轿车飞驰而过时,有没有想过,这些汽车的钢铁外衣,已经不是进口“西装”,而是国产“中装”。
2005年,宝钢年产汽车板超过 2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50%,每两辆国产汽车中就有1辆采用的是宝钢钢板,让国内外汽车企业和钢铁企业刮目相看。 可是要知道,10多年前,缝制世界名车的“外衣”和“内裆”,对于宝钢人而言,还是“天方夜谭”。
靠的是什么?在短短 12年时间里,宝钢的汽车板能从零起步,跻身世界汽车板“第一方阵”,答案在于———自主创新。
2006年 1月 9日,宝钢的“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和使用技术的研究项目”捧回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肩负使命
可以想象, 10多年前,当绝大多数老百姓离汽车还很远的时候,瞄准汽车板一头扎下去,需要眼光,更需要魄力。
宝钢汽车板项目首席研究员王利博士清楚记得: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宝钢老领导黎明在一次会议上展望:“未来汽车板市场巨大,到2000年,我们宝钢员工会自己买车,所有的建筑都有地下车库,我们要抓住这个市场。”听到这一句,不少技术人员偷偷地笑,“这可能吗?”
———1992年,宝钢二期投产,当时引进的2030冷轧机组并不具备生产高等级汽车板的条件,一些国外专家泼冷水,“国外的汽车工业远远领先中国,汽车板水平有天壤之别,即使搞出来了,又有谁来使用?”
疑虑面前,宝钢人没有退缩。在1994年,当国内汽车钢板90%依赖进口时,宝钢开始实施“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和使用技术的研究”。
宝钢领导深信不疑,按照全球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汽车板市场大有可为。
可宝钢进军汽车板刚刚有所起步时,就遭遇挫折。 1996年,上海大众连续4个月不订宝钢O5型号汽车板。对于这个看似普通的市场失利,时任宝钢集团董事长的黎明立场坚定,愤然批示:“这是宝钢建厂以来最大的事故,要在宝钢1996年大事记上记下一笔,以志不忘……”,一下子,宝钢人都震惊了。从集团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到各职能部、处及有关生产厂的领导,在“O5板事件”发生后都主动扣了自己的奖金;宝钢研究院和热轧、冷轧厂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寻找缺陷的原因和整改办法。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O5汽车板事件”让每一个宝钢员工记忆犹新,更激起了他们研发汽车板的决心。宝钢人坚信,作为中国钢铁的领头羊,宝钢必须承担起对我国轿车自主供料的使命。
突破难题
肩负起使命,靠的不是空口号。差距如何缩小,需要创新。
针对高等级汽车板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使用性能等技术难点,宝钢研究院选定了4个方面作重点突破,每一项都可以说是世界级水平:
要让汽车外板锃锃发亮,宝钢向“钢板表面无缺陷技术”发起攻关;针对汽车内部复杂零部件用钢,宝钢瞄准“超低 C、N、O冶炼控制技术”;为解决大批量汽车板生产质量稳定性问题,“钢板组织性能均匀性控制技术”的研究被提上日程;而为了紧跟新一代汽车的潮流,宝钢技术人员把触角伸向汽车厂,在“使用性能与制造工艺一体化技术”上下功夫。
4个技术攻关方向,如四根立柱,牢固地支撑起宝钢汽车板的研发体系。在确立4大重点的同时,宝钢设立了43个子课题,采取产销研联合攻关的方式向前挺进。
起步之时是艰辛的,首先做的是学习和借鉴。北京高校在汽车板研究上有一定经验,宝钢技术人员就不远千里去请教,并以此为窗口,获取更多国外汽车板新动态;宝钢引进二期配套设备时,获取不少汽车板进口样品,技术人员就潜心分析,寻找差距。
更重要的是,宝钢技术人员大胆创新。
———宝钢在购买并集成国外的 RH真空冶炼装置时,发现这个装置难以精确控制,汽车板中的 C、N、O等含量时常达不到标准要求,如果批量生产,势必影响质量。于是,宝钢技术人员首创具有自动建模功能与高精度特点的控制模型,又开发出超低碳保护渣等配套耐火材料和技术,让RH真空冶炼装置“一切尽在掌握中”。
———为了让轿车看上去光彩照人,宝钢技术人员对炼钢的 20个主体工序、150多个操作环节和800多个相关控制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解决了超低氧控制、热镀锌粉化等技术难题,消除了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在因素。精心研制的汽车板摸上去平滑如镜,宝钢人笑着说,“搬送表面无缺陷的外板,要像搬豆腐一样小心。”
———在钢板生产时,热轧带钢连轧机组对钢板质量是否稳定起到关键作用,宝钢技术人员在几年研究过程中,开发出终轧温度控制模型、冷却温度控制模型等,使温度控制精度远远超越原有设计水平,其效果跃居世界先进行列。
10多年来,一项项技术攻关,让宝钢的汽车板的牌号从原有的 10个增加到目前的 193个,共形成专利47项,技术诀窍102项,发表论文 122篇。
整体革新
汽车板研发,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宝钢的钢铁技术和工艺,也促进整个宝钢质量管理水平的革新: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领性产品,汽车板的研发和提升,使宝钢生产、制造、销售等部门加快了流程再造和系统集成创新,促进宝钢炼钢、热轧、冷轧、包装、销售、储运、配送等各个环节更加浑然一体……
过去,宝钢是“关门”按自己的企业标准抓质量,而汽车板面对的是国内外一流汽车企业,宝钢人开始走出厂门,按不同用户、不断发展的需要来抓研发和质量……
如今,宝钢不仅编制了我国首个行业性汽车板技术标准,还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产品先期介入模式。宝钢通过对国内各大汽车厂的市场细分,分别制定了投产支持型、成本优化型、产品延伸型、设计支持型等等不同的介入方式,深入不同汽车企业,协助他们在新车型研制中使用更优质的钢板;宝钢通过在上海、长春、广州等全国重点汽车制造基地建立激光拼焊生产线,将自己的末道工序延伸到汽车厂的头道工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参与大众汽车公司降本25%的奥林匹克计划,通过技术服务,为用户降低成本。
正是这样,汽车板作为宝钢第一战略产品, 10年来已累计生产 817万吨,仅 2004年的汽车外板就达到18万吨,可以缝制100万辆轿车外衣。去年,宝钢新投建的1800冷轧板工程竣工投产,在这一基础上,宝钢已经有实力为世界最顶级的奔驰、宝马车型供货,开始向更高的领域迈进……
本报记者 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