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新华网消息:德国《世界报》7日发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奥托·沃尔夫研究所所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埃伯哈德·桑德施奈德博士撰写的长篇文章,认为西方一直不知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现在需要一项对华战略。文章说,中国可以同时拥有多张面孔。 但是,它肯定不再是一个西方可以漫不经心地对待的国家了。中国正从一个市场发展成为竞争对手。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尚未做好准备。西方国家必须准备以长远的眼光考虑与中国打交道。下决心在欧洲和跨大西洋伙伴中开展早该进行的有关中国的对话,也许是有效地应对中国对西方形成的挑战的前提。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高科技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政权、世界经济发动机、未来的超级大国和脆弱的巨人————中国可以同时拥有多张面孔。但是,它肯定不再是一个西方可以漫不经心对待的国家了。然而对中国的看法仍有分歧。世界着了魔似地注视这个国家,用任何最高级的词来形容它的发展似乎都很恰当。人们知道,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经济20年来年均增长约9%。人们知道,中国生产着世界上75%的玩具、58%的服装和29%的手机。人们可以在每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也包括这篇————读到,每年有600亿至7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这个国家。因此使人觉得,错过中国的人会失去未来。这为集体的自我暗示敞开了大门。
中国成功地保持国家的稳定
中国为每个观点都提供了一些理由。让我们回到这两个关键的问题上: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有何期待?我们应当如何与它打交道?
中国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些矛盾以一种表面看似巧妙的方式维持着不稳定的平衡。那么到底是什么把这个国家凝聚在一起?这种难以置信的对立体————共产党统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一个部分全球化的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领导人在过去的近30年里是如何成功地使这个大国保持稳定的呢?
中国领导人敢于迈出人们肯定想像不到的步伐。改革政策的创立者可以相对容易地用自19世纪中期以来所有中国精英都怀有的共同设想来替代它: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重回世界民族之林。与这一政策相联系的观点是,稳定和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只有通过经济成就才能实现。凭借这一战略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成就,共产党能够找到新的合法化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