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头:欢迎收看聚焦三农。今天我们继续关注吴仁宝带领的华西村。我身后的画面就是闻名全国的华西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江阴市。现在的华西村每户家庭拥有一套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的存款。华西村年销售收入达到三百亿元,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获得了天下第一村的美誉。那么华西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这可能要从40多年前说起。
现在的华西村每户家庭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的存款,1-3辆轿车。 而40多年前的华西村跟江南大多数村庄一样,河浜纵横,土地高低不平,粮食生产也得不到保障,一遇自然灾害,村里的人还要背井离乡去流浪。
华西村村民(赵毛妹)
农民住的房子是
泥巴糊糊 竹子架架 稻草盖盖
这个房子
华西村村民(朱善达)
只有一件衣服 一件衬衫
一件衣服 一件棉袄 那没有衣服的
当时来讲 我们这个地方确实是比较穷的
当时,华西大队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就是吴仁宝。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吴仁宝的名字与华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吴仁宝就任的那一年是1961年,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华西村为了摆脱穷得吃不饱饭的恶劣形势,开始了改土造田。
(吴仁宝)
我们干部啊 统统带队
每个人多少土方 我们是日夜干的
一个晚上睡四个小时已经算好了
华西村村民(朱玉良)
都是晚上干的 白天要搞其它生产
每人一方土
晚上一个挑两方土 三方土
每天开夜工
同时吴仁宝结合华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重点是兴修灌溉渠道,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以十五年为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华西的长远规划。这一锹一担一干就是七年。
华西村村民(瞿阿大)
不简单 真的不简单
苦头呢 那个时候是吃够苦头了
我插秧 手都插烂了
手插烂了都不算病的
不好做 真的不好做
华西村村民(赵毛妹)
平整土地的时候叫“做煞”大队
做得要死了 做死人了
1972年,提出十五年规划之后的第八年,华西大队的粮食达到亩产2100斤,终于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吴仁宝和华西大队都成为当时苏州地区和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先进典型。其实到了1968年,华西村就已经摆脱了贫困,但想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购买机械设备,修建和完善水利、水电设施,而这些资金却没有着落。钱从哪里来?1969年,华西人大着胆子干了一件事。
纪录片《华西人》
想起那些战天斗地 改造山河的日子
让人激动啊
当有人忙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时
我们却悄悄地建起了一个小五金厂
-喏 就在这儿 -嗯
赚了一大笔钱
既支援了农田基本建设
又改善了村民生活
(吴仁宝)
有人说你为什么冒这个险嘛
上面不准搞 说是搞资本主义
因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嘛
这个时候形势都这样了
那个钱你要它干什么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建起这个小小的五金厂确实是惊人之举,为了万无一失,小五金厂干脆白天关门,夜里开工。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小五金厂,华西村才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华西村村民(孙晋高)
这个 华西可能为了这个小五金厂
也有过一个风波 就是
华西搞小五金厂是搞资本主义
华西是农业起家的
不能搞工业 只能搞农业
华西村村民(赵毛妹)
这个工业呢 是偷偷摸摸搞的
人家 大家都不知道
这个地下作坊似的小五金厂就这样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十年的时间里,它实现了近3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上面。小五金厂让吴仁宝尝到了办工业的甜头,坚定了他“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为以后华西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吴仁宝)
有人说你为什么冒这个险嘛
上面不准搞 说是搞资本主义
因为我们要搞社会主义嘛
这个时候形势都这样了
那个钱你要它干什么
哪怕饿 饿死 说我们是光荣的
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嘛
要建设共产主义嘛
华西村的实践到1978年时得到了政策支持,大批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五小工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得以迅速扩张,被称为“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已初具规模。而此时的华西村,一年的工业产值已达到69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1985年8月,为了更好的鼓舞士气,吴仁宝带领全村80多名党员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华西村村民(孙晋高)
这个 老书记为啥要到雨花台去啊
一个是纪念烈士前辈
华西村村民(赵毛妹)
向革命烈士宣誓
宣誓我们是爱国 爱党 爱华西
爱亲 爱友 爱自己
华西村村民(赵法元)
共产党员怎样为老百姓服务
为人民服务
要有这样一个信念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华西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吴仁宝给华西村定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在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从不足百万到过亿元,这个跨度是惊人的。
华西村村民(赵毛妹)
我们是定了一个规划
什么规划呢
叫 三化三园亿元村
中康水平的幸福村
集体家庭的存款村
要实现一个亿
(吴仁宝)
这样就凝聚了大家的心
一定要把我们华西建设成为一个
我们当时说的 叫建设成什么呢
叫 不土不洋 不城不乡
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新闻影片《三十而立的华西村》 1991年
如今 华西村成立了
农工商实业联合公司
除了抓农业 村里还建起了工厂
合资企业 商场 宾馆等
多种经济实体
工农业总产值已连续三年超亿元
华西就像一颗闪耀的明星
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1989年的时候,华西村的销售收入已经三亿三千万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富裕村。但是在吴仁宝心目中,共同富裕才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当华西被冠以“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时,他并没有忘记左邻右舍的周边村。
(吴仁宝)
那么 我们这里是发达地区
也有不发达的地区
我们苏南地区虽然富
也有不富的人 不富的村
所以我们要帮助周边的村
原三余巷村主任(孙大龙)
因为我们跟华西是邻村
靠得很近
老书记看了它的发展
看到我们邻村这么多年的困难
一点都没有气馁
所以后来呢我上任当书记以后呢
我是1989年下半年当书记的
我当书记不到一个月
老书记就派人叫我
叫我跟他谈这个经济发展的事
很快,华西村投资数百万元在三余巷村建起了设备加工厂和一个化工厂。
原三余巷村主任(孙大龙)
应该说没有华西
没有老书记这样的支持
肯定不行
所以我们三余巷到今天
有这么大发展
从华西帮和带 到一分五统
到我们三余巷村现在
基本家家住到新房 别墅房
应该说是 归根到底来说
确确实实是靠了华西
同样是华西的邻村泾浜村,也在华西村的帮助下摆脱了困境,村里的经济得以有序发展。
(夏俊洪 原泾浜村支部书记)
厂基本倒闭了 工人没有上班
那么 工资拿不到手
还有讨债的人比较多
因为那个时候
整个要负债超过五千万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老书记知道了以后
他就到我们村里来
(吴仁宝)
我一下子给他三千多万块钱
不仅这样 因为这个企业
这个村也是管得不好
那么我就把他们老百姓的集资款
我们华西帮他还掉
而且利息照付给他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华西村用投资建厂等方式对许多周边村进行“帮扶、帮带”,进入新世纪,吴仁宝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帮扶模式,叫做“一分五统”,将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了共同发展的版图。
(吴仁宝)
什么叫一分五统 村企分开
村他还是他的村
但是更名
比如前进村改成华西一村
因为华西本身跟它是分开来的
行政上不并的
(赵仁龙)
五统嘛就是
资金统一管理
干部统一使用
福利统一发放
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
村建统一规划
就是这个五统
吴仁宝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使整个华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帮扶周边村的同时也把周边村的资源进行了规划整合。原来一些被浪费的生态资源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经过四年的磨合,华西村与周边16个村庄组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三十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三万的大华西。
主持人尾:华西村进入了规模经济的发展之路,如今,华西村在稳抓工业的同时还建起了生态农业园,把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财富。40多年来,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聚焦三农》,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系列报道的第三集:《华西村的和谐之路》。接下来请继续收看农业节目的其他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