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聚焦三农。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续三天为您报道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华西村带头人——吴仁宝,今天播出第一集。画面上这位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他就是吴仁宝,对于熟悉中国农村发展的人来说,吴仁宝的名字并不陌生,早在60年代,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就已经是中国农村的先进典型。时至今日,吴仁宝率领着华西人已经创造了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奇迹,这与吴仁宝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密不可分。
解说:面条、青菜和豆腐是吴仁宝的主要食谱。 认识吴仁宝的人都知道,他从来没有大吃大喝的习惯,即便是有领导来参观华西村,吴仁宝也从不陪客人吃饭,而是躲到别的房间,吃一碗面条。这可能因为吴仁宝穷过,知道贫穷的滋味。
采访:(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
半月无雨 苗枯黄
一场大雨白茫茫
那么农民 这个荒年是没法子想
只有走奔他乡 去流浪了
解说:1954年10月,吴仁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彻底摘掉贫穷的帽子,让全村人都富裕起来。1961年,经历了饥饿的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吴仁宝就任华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吴仁宝认识到,虽然脱贫是第一要务,但却不能把目光只放在眼前的短期利益上。于是,他结合华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以十五年为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华西的长远规划。这一举措充分证明了那时的吴仁宝已经具有了超越时代的长远发展思路。
(吴仁宝)
因为你要改变农村啊 就要规划
要有个目标 因为目标就是方向
有目标才有精神
干什么事情没有个目标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做出了华西十五年规划
华西村村民(朱善达)
他这个人啊 他这个人想个事情呢
不是现在想 马上就做
他是很早就有个设想的
所以他这个人高明就高明在这里
他想得比较远一点
解说:吴仁宝的“十五年发展规划”重点是兴修灌溉渠道,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他将全大队分散的十二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华西村。这就是现在华西村的雏形。也就是因为这个十五年规划,让华西村人感受到了吴仁宝干事业的精神。
华西村村民(朱善达)
不吃个大苦啊 是不能改变这个面貌
要没有这样的苦 随随便便过过
就没有今天的这个华西
(吴仁宝)
就这样我们十五年规划
七年就完成了
完成了就不同了
激励了我们华西村每个老百姓
心就凝聚起来了
后来的什么事情都比较顺利
所以我们华西的人
确实是经过艰苦奋斗锻炼出来的
解说:15年的规划7年就干完了,这样的成绩给了吴仁宝巨大的精神激励,也让华西村的老百姓有了更大的干劲。而吴仁宝并没有被成绩冲昏头脑,他审视着华西村,发现从1961年到1968年,全村劳动力增加142人,而土地仅仅增加了6亩。人均土地面积在大幅下降,如果这样下去,华西大队势必会变成一个“高产穷队”,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华西村村民(朱善达)
你如果说没有工没有商
你这个农村还是死气沉沉的
那么 你没有商 搞不活
没有工 你这个村子搞不富的
你光靠种田 我们几千年种田
到现在有没有富的
没有富啊 富不起来
解说:为了能带领老百姓彻底摆脱贫困,吴仁宝的眼睛紧紧地盯在了工业上,1969年,吴仁宝偷偷干起了一个小五金厂。在那个年代,一个农业先进典型去搞工业不仅得不到支持,而且很可能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甚至因此而丢掉先进的荣誉。吴仁宝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为什么敢于冒这个险呢?
(吴仁宝)
我考虑啊
因为我一生啊
我看到 老百姓要富就要有钱
如果没有钱 你就没有地位
你没有钱 你苦了
表面上看着拥护共产党
拥护社会主义
实际上来说都是违心话
那么我们要实事求是啊
从实际出发
解说:事实证明,这个偷偷办起的小五金厂为华西村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在看来,就是因为有着朴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吴仁宝无所畏惧。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对于自己的得失完全可以置之度外。他在1976年担任江苏省江阴县县委书记时既当官又当普通劳动者,也成为当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吴仁宝)
因为我不是为了当官啊
当官算什么 这又不算官的
官嘛 县级是个七品 还很小的
作为一个村呢 不算官
但是毛主席教导我们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我是为了服务 是要有个职务
你没这个职务 是难以去服务的
解说:为了带领华西村走上富裕路,吴仁宝不但冲在艰苦奋斗的第一线,而且丝毫不把个人的财富放在心上,在1985年,吴仁宝又一次做出规划,苦战三年要把华西村建设成为亿元村,并且带头签下军令状,如果三年实现不了亿元村的目标,家产全部归公。
b华西村村民(朱龙兴)
1989年的时候就三亿三千万了
以后就十个亿啊 二十个亿了
解说:现在华西村每户家庭拥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1000万的存款,1-3辆轿车。在华西金塔南大门前,这块巨幅标语牌上写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既是吴仁宝警示自己、教育村民的名言,也是吴仁宝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的真实写照。
b华西村村民(杨永昌)
实际上是老书记的人格魅力
他的确就是说
他的追求也好
他所做的每一点
的确都造福一方老百姓
他一直在为老百姓考虑
解说:从20世纪70年代起,吴仁宝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的规矩:一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二是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三是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而多年来华士镇政府奖励给他的高达5000万元的奖金,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
b吴仁宝的儿媳(孙惠芬)
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
要有无私的奉献
镇上给他的奖金
2003年好像有六百多万
他就给我们开家庭会
召集我们一起开会
大家表决心
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把奖金奉献给村里面
后来我们一个个都表态了
都同意了
(吴仁宝)
总归工作没有过错
要有福民先享 有难官先当
要这样去做 老百姓才听你的话
你这个地方也能发展起来
老百姓也能富起来
b华西党委副书记(孙海燕)
老书记对华西所做的贡献
应该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
从心里都是佩服他
都是对他的崇敬
他至今还住在70年代的老房子里
每当村里分房的时候
我们老百姓都劝他搬
甚至还有的老百姓留着眼泪求他搬
但是他还是不搬
我记得他曾经在一个会上讲过
我不住最好的房子
比我开一百个会
比我讲一万句话还管用
我想这个人格的魅力
以身作则的榜样所产生的示范作用
我想就产生在这里
解说:2003年7月,76岁的吴仁宝向外界宣布,辞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和华西集团董事长的职务。有人给吴仁宝算过一笔帐,在他工作的这四十多年中,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他已经工作了100年。现在他虽然已经退休,但没有停止对华西村未来发展之路的谋划,没有终止为百姓群众的奉献。他认为,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
(吴仁宝)
我个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
一定要实事求是
才能办成事情 从实际出发
个人来说 就是要做到
我讲的 三不倒
要难不倒 夸不倒 还要吓不倒
我是吓也吓过的
难也难过的 夸也夸了不少了
因为我们确定一条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说:这三不倒显示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吴仁宝独特的语言艺术,在他提出的“有难官先当,有福民先享”,“为人民服务没有终身制”等话语出,也都能折射出他能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内涵。
主持人尾:吴仁宝以其生动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成功的实践带领华西人走上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他的奋斗历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农民的朴实,以及他一以贯之的科学发展理念,这些都使他成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同时,他始终如一的共产主义信念,宽广的胸怀和一身正气,也让他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聚焦三农》,欢迎明天同一时间收看系列报道的第二集:《天下第一村是怎样“炼成”的》。接下来请继续收看农业节目的其他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