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报讯 记者 姚志德,通讯员 丘蕊、叶瑜 报道:欧盟对中国皮鞋和纺织面料鞋的反倾销官司即将宣判,近日,从意大利又传来中国鞋是“毒鞋”的惊人之声。意大利鞋业制造商协会指责中国制鞋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镍等化学染料,超出欧盟标准,对人体健康有碍,并已针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展开调查。意大利卫生部已经将部分中国鞋扣押。
鞋是广东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出口量一直比较大。去年广东鞋出口29.1亿双,价值72.2亿美元,出口数量和价值分别占全国鞋出口的42.1%和39.2%。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最快,共出口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6%。反倾销以及“毒鞋”之论,无疑使广东鞋出口的前景蒙上阴影。
广东海关方面表示,广东鞋档次不高,出口价格偏低,已经成为难以突破的“软肋”。去年广东出口鞋的均价仅为2.5美元/双,在欧美国家一直作为低端产品占领市场,出口量增价低,招致反倾销不断。目前,广东不少出口商都焦急等待着欧盟对我国出口劳保鞋、纺织面料鞋和皮面皮鞋的反倾销判决。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欧盟受挫,广东出口企业多、规模小、争相竞价的格局在短期内也无法改变。据了解,去年广东出口鞋的企业多达3935家,出口值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52家,比例不到4%,但出口值在1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多达2006家,占企业总数的51%。一些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为了争抢出口不惜互相杀价,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恶性竞争。
质量技术标准不高,容易遭遇绿色壁垒,这是广东出口鞋的第二个“软肋”。近几年欧盟针对中国鞋的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先后实施多道禁令。广东鞋类出口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也随之减弱。
海关人士分析指出,广东出口鞋以贴牌生产为主,一般贸易比重仅占两成,缺少自有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和自有品牌,只能赚取廉价的加工费,利润微薄,无法形成资金良性循环,不利于长远发展。很多鞋类企业面临着重新开拓市场、转变经营模式的压力。
(观宇/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