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家道德银行夭折
专家认为“银行”二字让道德带有形式化、功利化色彩
晶报讯2003年11月18日,兰州市首家社区道德银行在城关区红山根二村宣布成立,但是让满怀信心的社区有关人员没有想到的是,自道德银行成立后,社区的好人好事反而少了,道德银行也处于诸多尴尬之中。 2005年底,道德银行只好宣布停业。
和谐社区成立道德银行
据该社区一位负责人讲,红二村社区共有住户3128户,人口9861人,地处兰州火车站以南铁路沿线,社区地域较为偏僻,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口多,残疾人数多,现未纳入低保的特困户还有200多户。虽然社区存在许多复杂情况,但是社区居民助人为乐、邻里互助、见义勇为、讲究公共卫生、尊老爱幼的道德氛围非常好。2003年11月18日,社区经过研究决定成立“红山根二村社区道德银行”,成为甘肃首家道德银行,其宗旨是更进一步倡导社区居民的这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为社区营造一种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环境。
记者在红山根二村道德银行的账本上看到,两年多来,存入道德银行的好人好事达1500多人次,社区居民还收养了19名弃婴。
居民不愿意存取道德
据该社区书记顾宏讲,可是自道德银行成立以后,他们发现到银行存取道德的储户逐渐少了,后来竟发展到没有人前来存取道德的情况。面对如此尴尬局面,社区人员曾先后多次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情况,发现并不是社区居民中的好人好事没有了,而是居民不愿意来银行存取道德了。社区道德银行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道德银行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去年底的一天,在红二社区召开的社区大会上,代表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道德银行意义不大,作为一名公民,应该经常做一些好事,不应记录存档,大家一致同意停止道德银行的运行。最后大家经过民主表决,宣布道德银行“停业”。
红山根二村社区一位负责人说,社区银行的失败在于“银行”二字很强的功利色彩,首先居民们认为如果道德带上“银行”二字,就变了味,此时的道德就有了某种企图、功利、商品化等色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了,因此,人们从心理上开始对做好人好事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其次,一些居民喜欢默默无闻地做好人好事,如果被表扬了,他反倒不好意思了。(《兰州晨报》供稿)
专家评论
是有益尝试
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的马步升所长认为,虽然红山根二村道德银行停业了,但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尝试,应该得到肯定。对于该道德银行的停业,马所长认为,在社会诚信环境下,如果一个人出于自己的良心,他可能会自觉而无私地做好事,如果将做好人好事形式化、功利化,人们容易对于道德的理解出现反差。
新闻背景
道德银行
“道德银行”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道德建设形式,“储户”把自己做过的好事通过某种形式存入银行,日后自己有了困难,可以根据“储蓄”情况获得别人的帮助。
近年来,道德银行在全国各地“开花”。从2002开始,长沙、郑州、兰州、温州、长春、天津等地的道德银行纷纷开业。其最后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有些继续运营,有些在争议中停顿,有些则因“生意冷清”而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