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重庆日报
王鸿举在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图)
时间:2006年01月18日08:50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重庆日报
  市长王鸿举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巨建兵 摄

  政府工作报告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鸿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锐意创新,奋力拼搏,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好“四件大事”、推进“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这五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埋头苦干的五年,是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五年,是速度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都有了长足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重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成为一座人气旺盛、活力迸发、创业机会日益增多的城市。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高于“九五”1.7个百分点,2005年达到31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均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4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完成201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6700亿元,比“九五”增长1.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644亿元增加到1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4.7亿元,比2000年增长2.8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年末存贷款余额均比“九五”期末增加1倍多。

  (二)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可喜变化。工业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翻了两番多。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实现增加值比重由35%提高到51%。城镇化水平由35.6%提高到45.2%。全市银行不良贷款占比由32%下降到9%左右,重庆成为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全面完成“8小时重庆”通达工程,基本完成“半小时主城”畅通工程。渝怀铁路、达万铁路、遂渝铁路、轨道交通二号线、江北国际机场扩建、万州五桥机场、寸滩集装箱码头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渝涪、渝合、渝黔、长万和环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16公里。新建、改建区县高等级公路1748公里。建成长江、嘉陵江大桥16座。信息基础设施处于西部领先水平。五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25万千瓦,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8万亩。鲤鱼塘水库建设顺利推进,“泽渝”工程和松溉、铜罐驿两大长江提水工程全面启动。一批新兴商圈、商业步行街、滨江餐饮休闲区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一批危旧房得到改造,灯饰工程和绿化美化工程使重庆更加绚丽多彩。

  (四)农业农村焕发新的生机。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结束了农民缴粮纳税的历史。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和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取得可喜进展。粮食总产量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0万人。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所改善。

  (五)顺利完成分期移民任务。到2005年末,累计完成移民安置94.1万人,迁建调整工矿企业1371户,复建房屋2853万平方米。实施《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起步良好,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实施产业发展基金项目150个、移民后期扶持项目457个。“十五”后三年,库区15个淹没区县总体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六)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改善。“十五”共投入318亿元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库区水质稳定。持续推进主城“净空工程”,实施易撒漏物质密闭运输,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实施城市道路改造,结合技改搬迁主城区重污染安全隐患企业19户。2005年末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9%,比2000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库区地质灾害二期防治工程初步通过国家验收。

  (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大步推进,股份制企业占比已超过70%。加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重组整合力度,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元,比2000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增资扩股、西南证券重组、区县信用联社统一法人改革改制。组建土地储备中心,培育壮大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搭建起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路桥收费改革和电力、水利、公交、燃气等垄断行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组建了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基本建立。1下一页 来源: 2006-01-18 08:48

  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十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7.5亿美元,有24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渝投资兴业。福特汽车、惠普、美国利宝、汇丰银行、中美大都会人寿、中法水务、沃尔玛、香港查氏集团、普天、海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重庆。务实推进渝港“9+1”、渝澳“8+1”经贸合作。分别与四川、贵州、上海、浙江、广东、湖北达成合作发展框架协议。五年累计利用内资448亿元。

  (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取得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海扶超声聚焦刀、手机“通芯一号”芯片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初步具备乘用车自主开发能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2005年“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7.6%,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1.3%,在校大学生人数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多。五年累计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360万平方米。大学城建设初具规模。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引进各类紧缺人才5万多名。文化事业繁荣,三峡博物馆、奥体中心、规划展览馆和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竣工投入使用,湖广会馆修复一新,红岩革命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庆国际学校正式开工。区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长足进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显著。重庆运动员在全国“十运会”上取得了比上届更好的成绩。基本形成市与区县两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传染病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儿童免疫规划“四苗”接种率达到92.3%,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8.9%。艾滋病、结核病、地氟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开展7个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67.9万人受益。

  (九)紧贴民心办了一批实事。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5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66%和47%。五年共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80万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九五”末的18.6平方米增加到2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9.6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城镇廉租住房保障面逐年扩大,3600多户“双困”家庭搬进新居。农村6300户高山移民和所有岩洞窝棚户住进了政府资助的新房。基本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五年间三次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了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五年累计减少80余万。解决了农村23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平安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刑事案件自2002年以来逐年有所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装公路防撞护栏2000公里,基本建立了水上交通、长途客运GPS监控系统和煤矿瓦斯GPRS监控系统。

  各级政府心系群众安危,成功抗御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猪链球菌,战胜了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了开县“12·23”特大井喷、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等突发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出台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实施了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决策听证、政务信息公开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四项制度。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建立政务信息发布、社情民意反映、政务工作评议、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以上。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实效。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政、防灾救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人防、消防、档案、修志、保密、口岸、统计、气象、地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活动、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我们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2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3.5%;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7万人;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

  特别要提到的是,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主题“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得到与会城市的高度认同。会议的精心组织、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友善,得到中外来宾的广泛赞誉。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对外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

  各位代表!“十五”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为重庆这艘快速前进的航船把握了正确航向。全市人民贡献智慧,挥洒汗水,众人划桨,为重庆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此,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战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和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政协及各界人士,向关心重庆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仍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繁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突出,渝东南地区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快,城乡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一方面煤电油气运和土地等资源供应全面紧张,另一方面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位产出能耗和污染排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支柱产业单一。投资增长回落,经济增长就放缓。汽车产销量一有下降,整个工业就明显波动。推进产业多点支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发明类专利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不高,名牌产品少,制造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学习型、创新型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五是尽管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幅较大,但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对外开放度不高。六是社会发展问题依然突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为落后。就业形势严峻。低收入群体人数依然不少。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矛盾。虽然近两年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安全生产依然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七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政府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工作着力点还没有真正转移到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上来。工作中既有沾沾自喜的表现,也有畏难不前的情绪。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以科学发展破解难题,用改革的办法化解矛盾,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前一页2下一页

  来源: 2006-01-18 08:48

  二、“十一五”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们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第二个五年,也是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关键时期,更是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关口的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10年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提前翻番,达到2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五年再翻一番。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9%。基本形成“三中心、两枢纽”框架,“一基地”建设初现轮廓。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届时全国平均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7%,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国前10位。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明显进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30%。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Ⅲ类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天数达到并稳定在29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

  ———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基本实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工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亿美元,利用内资450亿元。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库区移民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水平2010年达到52%。形成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协调互动、各展其长的发展新格局。全面完成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任务,解决产业空虚问题有突破性进展。

  ———构建和谐重庆取得新进步。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基本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中等收入者比重逐年提高。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0万人。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十一五”发展目标体现了时代的新要求,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人为本,切实做好“五个统筹”;坚定不移地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为全市人民建设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在工作部署和推进上,突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重庆五大重点任务,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社会事业、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建设与发展五大薄弱环节。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实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深入实施“三百工程”,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实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的优势农业产业带。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加快实施“百镇工程”,今后五年重点中心镇建设逐步由45个增加至100个,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打造重庆劳务输出品牌,每年新增转移3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完善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真情关心、真心接纳、真诚服务。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全面解决农村教育“两基”欠账。从今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施贫困家庭女童零学费。到2010年,全市区县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70%。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认真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电网、农田水利和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客运,方便农民出行。建设相对集中的农民新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破除陈规陋习,构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农村新型社区。

  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幅要保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市级财政用于扶持农民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总额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逐年提高,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逐年提高。发展农村金融业务,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流向农村地区,实行扶持性农村金融保险政策,确保主城区以外区县贷款增幅逐年提高、农业贷款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贷款增幅。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鼓励“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就业创业机制。完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两社两化”体系。建立供销物流配送体系,拓展农村市场。

  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提高市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比例,对居住在高山深谷地带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项,着力培育多支柱产业体系,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采取重组和引资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壮大“百亿企业群”,实现规模化经营。汽车产业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品牌开发能力,突出优选车型、零部件基地建设和扩大出口,打造“中国汽车名城”。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建设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品牌最响亮的“摩托车之都”。现代装备制造业重在提高机电装备设计、制造、成套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资源加工业要基本形成万州盐气化工、涪陵化肥、长寿天然气化工三大化工基地和西彭铝加工基地。铝、锰、钡、锶、硅等矿产资源开发要从粗放走向集约。着力抓好纺织服装、轻工、旅游纪念品产业和都市型工业,打造时尚之都。高新技术产业要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完成100亿美元投资,实现1500亿元销售收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广泛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向北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寿化工园、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特色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前一页3下一页

  来源: 2006-01-18 08:48

  发挥服务业对扩大内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推动作用,着力提升服务业市场化规模、信息化水平和法治化环境,发展功能性、基础性、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信息和中介、旅游和文化等行业做大做强,高度重视和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建设,打造体现大都市功能与形象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设一批集聚辐射力强的区域市场,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依托枢纽型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物流基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实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打造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推进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开发建设。规范协调发展房地产业,带动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相关行业发展。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壮大金融企业,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融资规模和渠道。健全中介、信息服务业行业规范,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促进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三)加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建设管理并重。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重庆至遂宁、重庆至上海、重庆至长沙、重庆至泸州、绕城公路等高速公路,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建成万宜、兰渝、襄渝二线,开工建设涪利、渝怀二线、遂渝二线,投运南涪铁路,形成“一环九射”铁路网。建设主城、涪陵、万州三大枢纽港区和永川、江津、合川、奉节、武隆五个重点港区,形成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一干两支”为主的水运航道体系。提高江北国际机场盲降等级,启动第三航站楼和第二跑道建设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完善万州五桥机场,建设黔江舟白机场,形成“一大两小”快速空中通道。统筹规划高速公路与区县公路的连接。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推动本地互联网交换中心升级扩容改造,争取提升为国家级交换中心。

  提高能源和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实施一批重大电源建设项目,完善城乡输配骨干电网,规划核电等长远能源保障项目。配合国家建设输气、输油管线。加快推进玉滩水库和金佛山水库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城市水源和防洪护岸工程,解决农村300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快捷城市”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换乘枢纽、轨道交通、城市快速道路和人行过街系统。完善城市供排水、环卫、照明、消防设施系统和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库区移民开发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健全三大经济区四大工作板块协调互动发展机制。都市发达经济圈要率先发展,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示范区和城市、人、自然和谐友好的现代都市。渝西地区要尽快崛起,逐步形成新型城镇群、新兴工业密集区、集约高效农业区。三峡库区要提速提档,全面推进移民开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三大战略任务。渝东南地区要努力建设武陵山经济高地,突出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水电能源产业、优势矿产资源加工业和边贸经济。

  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全面完成三、四期移民迁建任务。逐步推动库区工作重心向产业发展转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好用活国家有关产业发展、移民后期扶持和对口支援等各项政策。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度,突出发展天然气及盐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制药、旅游和港口经济等产业,深入推进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建设,构建清洁能源和资源加工业基地、国际黄金旅游带。加大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建设库区绿色生态屏障。深入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完成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加强三峡水库综合管理,搞好库区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创新对口支援形式,扩大对口支援领域,深化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与交流。

  加快建设以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为支撑的城市群。把北部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增长极和都市风貌展示区,高标准统筹规划建设西部和东部新城区。采取特殊政策,集中力量支持万州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支持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建设成为有相应产业支撑的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远郊县城建设成为中等城市或小城市。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资源节约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制定和实施项目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都要节约优先。二是合理利用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集约节约用地。科学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引导资源型城镇产业转型。三是抓好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住我市作为全国十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市的契机,创建循环型产业、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城市。五是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财税政策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实行超限额使用能源、水资源差别价格。六是倡导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全面开展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创建活动。

  加大环境质量整治和环保执法力度,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碧水行动,在“十一五”新建2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6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一批库区沿江重点小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一步开展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次级河流综合整治,保护饮用水源。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蓝天行动,重点控制城市扬尘和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深化无燃煤区域建设,综合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绿地行动,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治理渝东南、渝东北的石漠化。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争2008年把主城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宁静行动,加强工业、船舶、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加大商业噪声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功能区噪声达标建设和“安静小区”建设。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组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军民技术合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扶持一批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技术标准创新。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健全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机制。加大对科技突出贡献者的奖励。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支持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对技术工人的评级由初级、中级、高级调整细化为九级,让人人都有奔头,年年都有目标。实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发展科技创业投资机构,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试点。

  四是充分发挥教育对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远程教育和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依托主城、永川、万州、涪陵等地区建设职业教育网络体系。推进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重庆大学城基本实现“五个一体化”目标,加强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互动,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科技创新示范区。稳步发展成人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前一页4下一页

  来源: 2006-01-18 08:48

  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的文化氛围。大力实施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巴渝人才工程”,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科研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以项目为载体,以重点产业为目标,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聚集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人才高地。

  (七)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以更大的决心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开放型经济发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重中之重。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创建法治政府。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向区县下放权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继续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进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法定化。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健全重大决策程序、绩效评价机制、工作监督机制和审计监督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完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二是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体系。逐步提高各类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依法、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健全市和区县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化税收改革,推进依法治税。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和整合力度,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和带动力。减少控股集团公司管理层级,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力度。四是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长20%以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公平待遇,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五是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发展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稳步发展货币、保险、期货市场。提高中介组织市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突出园区集中组合招商,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渝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销售中心。二是提高外贸出口水平。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接轨,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全球跨国采购体系。支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出口。建设汽车摩托车、通用型发动机、医药化工、高技术、优势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立健全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机制。增强大口岸功能,提高通关通检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规模。四是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密切与港澳台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沿江省市合力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市场等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八)不断推进和谐重庆建设。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健全大龄下岗人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公平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和纠纷解决机制。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把个体私营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发展企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失地无业人员生活保障问题。完善以灾害紧急救援、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加强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完善民意诉求反映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做好信访工作,增强各级政府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

  普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增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突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整顿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秩序。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和现代中药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支持文博事业。培育壮大电视、发行、出版、报业、演艺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建成重庆大剧院、国泰大戏院、科技馆、图书馆、自然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大责任。深入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严格执法,落实责任,健全监管体制,加大安全投入,加强设施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广泛开展科普知识教育,增强市民防疫、防灾、防暴力侵害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文明城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素质。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管理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好社团组织、行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和海外联谊工作。前一页5下一页

  三、2006年的重点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和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20%。今年要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调整经济结构走出新路子。加快培育工业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汽车工业要推出一批新车型,扩大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汽车摩托车试验场和赛车场、模具中心等平台建设。装备工业要抓好四联仪表基地、特种造船基地、北碚机电仪工业园等大项目。资源加工业要加快化医85万吨甲醇、建峰45万吨合成氨、明达玻璃及纯碱、“百亿川维”、“百亿西南铝”等项目建设进度,支持查氏中染纺织基地和如意集团纺织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芯片生产、功能材料、信息家电等大项目建设。推动园区产业链条化、集群化,每个特色工业园区争取引进2-3个大项目。

  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控制农资价格、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务工收入、清理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拖欠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各类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按技术和贡献相应增加职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制。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筹解决企业离退休人员、城市低保对象、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退休人员、伤残军人等人员的相关待遇,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完善消费政策,推动住房、汽车、餐饮、娱乐健身等消费热点持续走旺。以国家减轻普通居民住房、汽车消费税费负担为契机,引导住房、汽车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组建重庆物流集团。新增连锁经营店铺40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500个,打造13条专业特色街。三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实现旅游收入增长12%。四是激活农村市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组建市农村物流配送中心。新建乡镇连锁超市100个、村社放心商店500个。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00个,农户参合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襄渝铁路二线、“二环八射”高速公路18个项目建设,建成县际公路400公里。启动建设兰渝铁路、南川至涪陵铁路、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寸滩集装箱作业区,加快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水运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船型标准化改造。推进彭水电站、珞璜三期和重点煤矿改造扩能,实现富金坝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发电,提高能源保障程度。建成南岸迎龙湖供水工程,开工建设渝北观音洞等城市水源工程。加快朝天门等5座大桥建设,开工悦来嘉陵江大桥。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新步伐。整合力量,启动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鼓励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做大做强柑橘、生猪、榨菜、青蒿等龙头企业。加强与台湾农业企业的合作。高度重视中心镇二、三产业发展,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万人,发展订单劳务和季节性劳务,制定实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政策,全面推行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建设农村公路6000公里,实现400个行政村通公路。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和生态综合治理58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解决11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4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新办法。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大中型企业要围绕产品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增加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评选全市工业50强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权重,增加信息化指标。二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有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打造成为重庆的品牌。把各类园区培育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突出贡献者的奖励。鼓励企业采取措施加强研发工作,广泛开展行业技术竞赛和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需求对接。四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创新人才培训,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个,实施引智项目300个。五是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分别达到17万人和16万人,高校招生达到12万人。

  (五)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新政策。推进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黔江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安排的支持力度;在市工业结构调整资金、市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工业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分别在六个区(市)增设分支机构;以六个区(市)为枢纽,形成与周边区县交通小循环;六个区(市)各新增2个市级重点扶持中心镇;扩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管理权限,有的市级管理权限可委托其行使;指导六个区(市)做好发展规划,帮助招商引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加大对渝东南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坚持对口帮扶贫困区县,完善主城区对贫困区县的对口支援机制。前一页6下一页

  (六)库区移民迁建和产业发展有新变化。完成三期库底清理和验收,满足在汛后蓄水至156米水位的需要。搬迁安置移民8万人,复建房屋235万平方米,调整搬迁工矿企业21户。完成新增农村移民出县市内安置2万人。认真落实移民工程稽察整改工作。加快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进度。

  充分利用库区产业扶持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扩大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规模,加大对库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和对移民中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启动库区工业50强计划,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切实推动库区移民就业。加强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七)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新举措。对30户工商业用电大户开展电能平衡测试和能效评价。严格实行新建住宅节能50%的设计标准。开展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试点。完成电力、冶金、化工、医药、水泥等行业30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抓好三峡库区和重庆发电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完成65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和4户主城区重污染安全隐患企业搬迁整治,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Ⅱ级天数达到260天。推进城市“安静小区”创建工作。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和排水三级管网改造。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等工程营造林任务,建设城市生态林1500亩。

  (八)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以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企业注册登记改革为重点,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能。搞好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试点。整合一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市商业银行、万州商业银行改组步伐。推动条件成熟的6个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引进1-2家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加强粮食、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行为。

  (九)发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亿美元,引进内资达到255亿元。引导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对重点出口企业给予重点服务。支持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鼓励企业开发境外矿产、石油、木材、动植物等战略性资源,设立境外研发机构,以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到境外投资办厂,参与国际项目竞标,建设海外劳务培训输出基地。

  (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由7个扩大到17个,每人年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加快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实现90%以上的村拥有卫生室。加大医疗卫生秩序整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建设。对学生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开展平价医院试点。实施人口计划生育“惠民三百计划”。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推进“五保家园”、“金色夕阳”、“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程,新建800个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20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200个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400个村委会办公服务用房。完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机制,为贫困弱势群体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大力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确保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稳定下降。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做好2006年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以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坚持治政从严,逐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专项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自警、自重、自爱,发扬奉献、清廉、节俭精神,把人民政府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人民信任的政府。

  各位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战略机遇期不可多得,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励精图治的人们。经过八年多的努力,我们已有了一个好的基础、一个好的氛围、一个好的势头。我们坚信,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市勤劳智慧、热爱家乡、不甘人后的31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2006年我们一定能再进一步,“十一五”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市人民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前一页7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关注2006年铁路春运
·2006年北京两会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
·李宇春发单曲张朝阳捧场
·猫扑网将收购DONEWS
·2005年经济回顾
·东风标致206正式下线
·春节晚会
·达喀尔拉力赛
·禽流感疫情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