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评新闻
【金陵晚报报道】她今年110岁,跨越3个世纪。她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民俗专家称她“金母泰斗”。表弟叶浅予,著名画家。长子袁振藻,教授、水彩画家。四世同堂,42人的大家庭。这究竟是怎样一位老人?
1.
北京西路一个普通的居民楼,即将度过110寿辰的胡家芝老人和她85岁的儿子袁振藻教授就住在这里。 春节前夕的一个雨天,金陵晚报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千万别换鞋,奶奶说这样待客不礼貌,从来都这样。”保姆把记者迎进门。“我该怎么称呼老人啊?”记者有点忐忑不安,低声问她的儿子袁振藻教授。“就叫老奶奶吧,来客人的时候我也跟着这么叫。”袁老师笑着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墙上挂满了寿联、剪纸作品;窗外就是小院儿。老奶奶刚吃完早饭,正忙着叠被子。动作虽然略显迟缓,但很有条理。袁老师贴着老奶奶的耳朵一个字、一个字地喊,“金—陵—晚—报—的—记—者—来—看—你—了。”她转过身,微笑着露出3颗牙,向记者点头致意;又转过身,不顾儿子的劝说,坚持自己叠被子。袁老师告诉记者,“这些事情她从来不让阿姨干,大部分生活还能自理。就是这个冬天听力下降得比较厉害了,得贴着耳朵慢慢说。”被子、床单都收拾整齐了,老奶奶换了顶有花边的帽子,招呼记者入座,袁老师在一旁当“翻译”。老奶奶拿出一张剪纸作品,这是她的新作《狗年吉祥图》。剪纸的正中是一只活泼的狗,四周围着万年青和一对如意,寓意万事如意;牡丹、桂花寓意荣华富贵;蝙蝠、寿桃寓意福寿双全。农历狗年就要到了,这是老奶奶应民间艺人的请求刚刚创作完成的。“现在视力不行了,虽然整体效果还挺好,但细节上实在不能和10多年前相比。”袁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老奶奶的左眼还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另一只眼睛现在又看不清了,能剪出这样的作品实属不易。“这些年基本没去过医院,偶尔有点咳嗽医生都会上门服务。我今年都85岁了,还有母亲的关心,上一次生病,她一直挂念着,瘦了好多,我虽然很心疼,却也挺幸福。”袁老师告诉记者,多年来,胡家芝老人的生活规律雷打不动。早晨7点准时起床,最近天冷会迟些。早饭后借助放大镜看《参考消息》,看一会儿,她会稍微眯一会。大概到10点钟,她就站起来扶着家具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去,抓着院子里的扶手,甩甩脚,甩甩膀子,呼吸新鲜空气。活动过后,还要闭目养神。中午12点准时开饭,饭后再稍微休息一会儿,2点多,老寿星就会醒来,然后再看看报纸,或者其他杂志,这个时候,她就需要人陪伴,一起讨论当天的热点新闻。下午6点,开始吃晚饭。吃完晚饭,她就开始看电视,耳朵不是特别好,但害怕电视声音开得太大,影响别人家,所以,一般情况下,是袁老师边看电视,边讲给老寿星听。晚9点,按时睡觉。老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平静。
2.
在袁老师的帮助下,老人的传奇人生渐渐展开——胡家芝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那时候,桐庐流行一种地方戏叫芦茨戏。戏里鲜活的人物吸引了幼小的胡家芝,回家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了起来。当年的小女孩没有想到,这一剪,一百年。胡家芝的父亲胡传泰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是一位开明的家长。胡家芝年幼时就和哥哥们在慈威私塾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桐庐第一女子学校一成立,胡家芝就被父母送去读书,中文、数学、英语,这个聪明的女孩数学成绩拔尖,3年6次考试全是满分。幸运的是,胡家芝在女子学校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直到16岁那年毕业。从此,她的剪纸作品除了具有民间传统,更多了一层文化内涵。在桐庐的36年,胡家芝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切地称她“福星”。正是因为青少年时期的艺术熏陶,胡家芝的剪纸渐渐发展为文人剪纸,区别于大部分民间艺人的乡土气息。1952年,胡家芝随家人迁居南京,其后的50多年,她的剪纸艺术影响逐渐扩大到全国。1959年,老人精心设计了作品《祖国万岁》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至今日,这还是老人最满意的作品。“那时候,农业变化大。”浓重的乡音,袁老师在一旁帮着“翻译”。上个世纪80年代,老人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万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1985年,时年78岁、已是著名画家的叶浅予先生在写给大表姐胡家芝的信中说:“由于你的启发,喜爱造型的细胞在我身上发了芽……理所当然,你是我走向艺术的引路人。”居室墙上大型剪纸《普天同庆》更是寄托着老人的家国情怀。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老人历时两月,创作出这幅作品。作品中间上方为国旗和区徽,周围是牡丹花、紫荆花、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两侧上方是喜鹊报喜、日月争辉,边饰为和平鸽、鲜花,底边正中是回归的日期。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奶奶仍然有些激动,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过去外国人欺负我们,回归了,心里高兴!”
3.
袁老师告诉记者,户口簿上奶奶的出生日期是:1897年农历正月二十五。从奶奶90岁那年开始,大规模的祝寿活动有三次,最热闹的一次国内外的四代42人都到齐了。春节过后奶奶就要过110岁大寿,家人正打算借这个机会再团圆一次,“奶奶的人生又迈入一个新阶段”。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吴海燕昨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为祝贺胡家芝老人110岁寿辰,南京市政府已授予老人“第五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已拨出专款出版《胡家芝剪纸艺术集》一书,前期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年内与读者见面;此外,民间文艺家协会还将展出110幅胡家芝剪纸作品,对老人的剪纸艺术生涯进行回顾。“这样高龄的艺术家还能搞创作,举世罕见。”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告诉记者,达到100岁以上的剪纸老人全国只有3人,内蒙古的刘花女老人已于2004年去世,享年102岁;福建的林桃老人,今年已103岁;而南京的胡家芝老人,即将迎来110岁寿辰。她是“当代中国剪纸艺术的金母泰斗”。陈竟说:“金母原指西王母,象征福寿双全;而胡家芝老太就是咱们中国人理想中的‘福寿双全’之星。”“泰斗”如何解释呢,陈竟做了这样的评价,“泰斗就是泰山北斗,胡家芝老太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一名知书、达礼、会画、擅剪的家庭女红能手成长为德艺双馨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是民俗艺术家的楷模。”
揭秘寿星养生之道
110岁的老人身体还那么健康,相信读者很想知道老寿星的保健秘方。应记者要求,袁振藻做了介绍,“其实很容易做到,关键要坚持”——起床后先喝淡盐开水。人睡了一夜,体内水分会减少,早晨起来喝水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可以清洁肠胃。早晨起来喝水还可以有效地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促进大便的排泄。妈妈的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六七十年了。我们一家4代人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喝一碗淡盐开水。药补不如食补,不吃零食。早餐通常是鸡蛋麦片粥,再配上十几颗红枣,中饭和晚饭吃的是一小碗米饭配上青菜、菠菜、胡萝卜、冬瓜等蔬菜。过去,她很喜欢吃肉类,但现在只吃很少的瘦肉,两三天吃一次鸭翅膀。心态平和,有寄托。妈妈的心态特别好,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她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她的情感寄托都是通过她的剪纸来表达。老人没有事情的时候总会在思考,逢年过节或者家里人生日,她总要动一点心思,然后将她的想法用剪纸剪出来送给家人。
老奶奶祝您平安
只有这样一个朴实的标题才能表达金陵晚报读者的敬意。当金陵晚报记者忐忑不安地请求老人举着最新的一幅剪纸作品拍照,把祝福捎给《金陵晚报》百万读者的时候,老人颤抖着将作品缓缓举起,露出110岁的灿烂笑容。这个笑容从清朝末年走来,带给即将迎来丙戌年春节的南京人。这是怎样一种美?记者不敢随意揣摩。至少脱去了世俗的浮华与虚伪,最真诚,最深远。因为家有老人,春节才有意义,回家的意义。因为家有老人,春节还那么有情。我们羡慕85岁的袁振藻教授,他还有妈妈的关爱。我们应该让外地人羡慕,有这样一位老奶奶,是艺术界的老妈妈。我们祝福110岁的胡家芝老奶奶,祝您平安。 韦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