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18日电 (记者丁锡国)无论是否有用,一个学者如果不能通过外语统一考试,那么他在晋升职称时就会遇到很大麻烦,因为“考外语”目前还是评定学者职称的两个硬件之一。这种各行各业“一刀切”的职称评定体系在政协第九届山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受到批评,有委员指责其“恶化了中国人才的成长环境”,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几天前,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刚刚闭幕,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人们正在议论的热门话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为有众多学术界精英参加的政协会议讨论的焦点之一。
山东省政协委员周鸿兴认为,现有的一些人才观念并不正确,必须转变。他说:“现在,社会盛行唯文凭论、唯学位论。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不管工作性质,博士比硕士强,硕士比学士强,有文凭的比没有文凭的强。其实,博士、硕士、学士并不能代表其科研水平的高低。”
职称评定是目前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伤透脑筋的大事,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代表,而且在其背后有许多相关物质利益,诸如在住房、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差异。尽管人们从事的工作不同,但在评定职称时,他们却不得不闯同样的“关口”:不管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医护人员、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要想获得职称,就必须考外语,必须有论文发表。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现象因此层出不穷。
为克服现行人才评价标准的弊端,周鸿兴认为,应当制订适应企业科技创新要求的技术等级评价体系,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等级评定应主要参考其发明创造、技术贡献等要素。致公党山东省委的提案建议要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他们认为,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先进性、可行性、前瞻性、战略性是衡量科技成果水平高低的重要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