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报记者 季佳莹
南岗区红星村是哈尔滨有名的小康村,靠种植特菜,村民开上汽车、用上电脑、有了存款。生活富了,可村里的当家人———南岗区红星村党总支书记刘世林并不满足。
几年里,村里先后投入190万元用于改善环境,清理垃圾、修路、安装路灯,还新栽了2200多株丁香树。去年,村里又投入3万余元扩建村图书室,开辟全省第一家村级基层党建网站。用刘世林的话说,生活富了只是第一步,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带领全村人建设一个和谐富裕、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96年,红星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村党支部、村委会背负40多万元的外债,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了信心。此时,刘世林走马上任,担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上。刘世林带领全村转变种植观念,建大棚、搞特菜,把全村特菜品种发展到几十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并建成智能化温室,全部实行微机管理。
1999年,红星村被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无公害种植面积占全村的90%,分别与波斯特超市、中央商城和北京、广州等地签订了供菜协议。为把红星菜打入国际市场,刘世林又马不停蹄地为“红星牌”特菜注册商标,并筹资260万元建起了蔬菜加工厂,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产业链,使红星村蔬菜大大升值。
一人富,不算富;一户富,带全部。在去年年底开始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红星村提出要以党员中的“能人”带动全体村民致富。村里的党员种菜大户刘桂林成立了“特菜生产协会”。去年初,村党支部又在原生产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特菜生产合作社及合作社党支部”。现在,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85户300人,特菜种植已由原来的5个系列30多个品种发展到39个系列102个品种,实现年生产优质特菜90多万公斤,创造产值170余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如今,在当家人刘世林的带领下,红星村的农民们精气神儿更足。他们将通过向科技要效益,力争让生活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