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70年前的药书、80年前的购药发票、100多年前的瓷药瓶……昨天,一群老杭州亮出了13件各自收藏的百年药店张同泰的“宝贝”,现场请文物专家鉴定。
73岁的胡存发手里有一本拓印的《张同泰号丸散膏丹目录》,共95页,书皮已经重新用铜版纸包过,但内页保存得很好,墨迹古朴,字迹清晰。 胡师傅说,这是他1945年在杭州忠庆大街(即现在的庆春路)上一家旧书店里淘到的,花了多少钱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买下它,是因书内的行书字写得特别好,“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么好的行书了。”胡师傅现在仍不时翻翻这本古书,品玩书法。
赵大川先生收藏的张同泰古物最多。昨天,他拿来了两张1927年的张同泰购药发票、两个10厘米高的花露瓷瓶、5个两三厘米高的小药瓶和1本1937年出版的药书。
两张镶有红边花纹、中间印有“张同泰药号发票”、“真不二价”字样的老发票保存得非常完好,上书毛笔小楷“定合玉锡散连带瓶计费肆元玖角贰分”,字迹清秀,最上端贴有一张当时的“印花税票”。
张同泰的瓷药瓶也颇具观赏价值。赵先生拿来的两个10厘米高的花露瓷瓶为张同泰1910年前后在民窑订制,蓝色瓶体上印有白体楷书广告语——“杭城孩儿巷口南首墙门内同泰号”。这两只瓷药瓶的盖子已遗失,据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劳伯敏研究员介绍,这种瓷药瓶一般都是与药物一起出卖,瓶盖应为密封性较好的锡盖或软木盖。
冯先生也拿出收藏多年的张同泰老药罐和一个碾药的工具,都印有“杭城张同泰”。
昨天露面的“宝贝”,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劳志鹏和劳伯敏现场鉴定,均出自“张同泰”。劳伯敏研究员说,文物价值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三个方面,“张同泰”的老器物基本上这三者兼具,颇有收藏价值。
(记者秦锋通讯员吴奇 都市快报)
|